據光明日報客戶端3月27日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周俊,因病于2020年3月27日在昆明逝世,享年88歲。
周俊,1932年2月生,江蘇東臺人。1958年畢業于上海華東華工學院制藥工程專業,后進入中國科學院工作。他曾擔任昆明植物所副所長、所長多年,并籌建了該所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該研究室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植物化學研究中心之一。1999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幾十年來,他系統地進行了中國山毛櫸科、薯蕷科、人參屬、重樓屬、白前屬、烏頭屬及石竹科9屬的酚類、萜類、甾體、生物堿和環肽的植物化學研究,發現新化合物296個,其中新類型5個。他提出了“中藥復方的物質基礎與作用機制是組合天然化學庫和多靶作用機理”的新觀點。他一生醉心研究,大學畢業后主動扎根云南邊陲幾十年,他自謂:“黑龍潭畔情長久,歲月催人老,情多久,天知道。”
據統計,共和國今年已痛失12位兩院院士。
今年1月逝世的4位院士分別是:1月4日逝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1月7日逝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1月19日逝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1月24日逝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
今年2月逝世的5位院士分別是:2月14日逝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2月15日逝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2月23日逝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2月23日逝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2月24日逝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
今年3月逝世的3名院士分別是:3月15日逝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測量學家、教育家寧津生;3月19日逝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李道增;3月27日逝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周俊。
12月19日,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授予56名杰出科技工作者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愛國金融實業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先生于1994年......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2023年院士增選結果。此輪兩院院士增選人數合計133人,其中,中國科學院增選院士59人,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74人。共有52所高校上榜,雙非高校占比較高據統......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最終增選結果,分別選舉產生了5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7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增選的5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數學物理學部10人,化學部10人,生命科......
5月31日,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正式啟動。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共79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總名額為不超過90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79名為落實中央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要求,......
5月31日,2023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中國科學院關于推薦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各位院士:為深入貫徹落實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精神,中國科學院黨組和學部主席團對改進院士遴選機制作出......
“為什么腦科學這么吸引人,就是因為它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還需要大家去解決。”4月20日,2023松山湖科學會議在廣東東莞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在大會報告......
按照慣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將在2023年(奇數年)1月1日全面啟動,在《關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2022.09.06)等文件的驅動下,會發生那些變化?又會如何貫徹中央文......
今日,教育部舉辦“教育這十年”“1+1”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科技創新改革發展的有關成效。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表示,“十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高校不斷加強創新平臺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851.shtm2022年1月7日,在“七一勛章”獲得者、兩院院士陸元九10......
中新財經6月17日電17日上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翁杰明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2021年底,中央企業擁有研發人員107萬人,比2012年底增長53%,擁有兩院院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