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高度重視中美的環境逆差問題。我國商品在出口美國過程中雖然獲得了一定經濟收益,但是承擔了大量污染物排放和生態破壞。在未來中美貿易談判過程中,建議把環境逆差影響加入談判,作為一個砝碼,促使美國全面認識中美經貿問題和對我國生態環境的影響。
圖片來源于網絡
自中國正式加入WTO之后,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的規模快速增長。據中方統計,2017年中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2758億美元,占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65.3%。另一方面,中國在獲取了較大經濟貿易順差的同時,但也承擔了顯著的資源環境逆差。
2018年3月起,美國單方面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挑起中美貿易爭端。為提前研判中美貿易爭端的環境影響,筆者基于全球環境經濟模擬模型對此次貿易戰帶來的潛在環境影響進行了定量評估和預判研究,并提出對策建議。
一、中美經濟貿易不平衡源于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中國雖然獲取了較大經濟貿易順差,但也承擔了顯著的資源環境逆差。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但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CO2和污染物排放國。對外經濟貿易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導致我國承擔了本屬于其他國家的資源消耗、污染排放和生態破壞。長期以來,雖然我們對美國經濟貿易存在順差,但是貿易過程中,我國則承擔了更多的污染排放,呈現出明顯環境逆差(也叫污染轉移)。
據測算,每年我國對美國出口引發的CO2排放為4.2億噸,約占我國CO2總排放量的4.3%;引發的SO2、NOX、PM10、VOCs排放量分別為66萬噸、64萬噸、32萬噸、45萬噸,分別約占我國相應污染物排放總量的2.3%、2.8%、2.5%、2.5%。每年我國從美國進口引發的美國CO2排放量為4405萬噸,引發的SO2、NOX、PM10、VOCs排放量分別為9萬噸、15萬噸、2萬噸、23萬噸。
從環境貿易平衡看,每年美國凈轉移到我國的CO2約為3.74億噸,占我國CO2總排放的3.8%;凈轉移到我國的SO2、NOX、PM10、VOCs分別為57萬噸、49萬噸、30萬噸、22萬噸,占相應污染物排放總量的2.5%、2.1%、2.3%、1.2%。而我國在中美貿易中獲得的經濟順差僅占我國GDP的1.1%,可見經濟收益與污染轉移存在嚴重脫鉤現象。
二、從長期看,美國對中國鋼鋁產品加增關稅將壓縮相關企業利潤,可能帶來潛在環境治理壓力。
短期內,美國對我國的鋼材和有色金屬產品出口加增關稅,客觀上可能會有利于減少污染。測算表明,2017年我國鋼鐵行業SO2和NOX排放量分別為136.8萬噸和55萬噸。假設對美國鋼材出口完全終止,將帶來SO2和NOX的減排量約為0.3萬噸和0.11萬噸。考慮到鋼鐵上下游煉焦、電力、運輸等行業的間接傳導,預計將帶來SO2和NOX減排量分別約為1.5萬噸和0.5萬噸。如果考慮我國部分鋼材、鋁材作為半成品出口其他國家,間接流入美國,后續美國是否豁免其他主要鋼鋁產品進口國,這部分環境影響難以確定。但從長期看,美國對我國鋼鋁產品增收關稅后,鋼鐵和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利潤空間將受影響。由于利潤壓縮,企業環境治理投入積極性可能會降低,間接影響環境治理效果。
三、拋開中美貿易爭端可能對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從經濟轉型與環境治理角度來看,應抓住時機加快走高質量綠色發展道路。
一是要高度重視中美的環境逆差問題。我國商品在出口美國過程中雖然獲得了一定經濟收益,但是承擔了大量污染物排放和生態破壞、環境健康。在未來中美貿易談判過程中,建議把環境逆差影響加入談判,作為一個砝碼,促使美國全面認識中美經貿問題和對我國生態環境的影響,最大限度維護我國人民利益。
二是要抓住窗口期,加快壓減黑色和有色金屬冶煉行業過剩產能。中美貿易爭端不僅可能對我國經濟帶來影響,而且也會對我國黑色和有色金屬冶煉行業產生影響。當前,應進一步加大鋼鐵、有色、焦炭等行業的產能壓減工作,逐步淘汰工藝落后、污染嚴重、附加值低的低端產業,加速優勝劣汰,引導行業向高端轉型。
三是進一步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美貿易爭端的背后其實是中美高端產業之爭。到2035年要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基本實現的目標,應發揮生態環保對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轉變的推動和引領作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構建綠色產業鏈體系和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切實減少“環境逆差”,走高質量的發展道路。
近日,南開大學張新星研究員團隊利用微液滴化學的獨特性質,在無需任何催化劑的前提下,還原了五氟碘苯(C6F5I),使其生成陰離子自由基(C6F5I?-),并與CO2反應,快速生成五氟苯甲酸(C6F5CO......
地質時間尺度上,硅酸鹽巖的風化通過吸收大氣CO2的方式進行,在調控全球氣候方面起到關鍵性作用,從而提供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宜居地球環境。然而,影響硅酸鹽風化速率的控制機制(氣候驅動或構造控制?)是地球科學......
大氣CO2濃度持續增加,一方面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另一方面可通過增強植物光合作用,提高陸地植被系統吸收大氣CO2的能力(大氣CO2施肥效應),從而對全球變暖產生負反饋作用。由于大氣CO2增加與氣溫升高的......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和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科學家近日宣布,NOAA莫納羅亞大氣基線觀測站今年5月測得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達到421ppm(ppm為百萬分之一)的歷史峰值,比工......
面對全球氣候變暖和“雙碳”目標,迫切需要科學家研發出二氧化碳(CO2)利用的新策略和新手段。CO2作為安全無毒、廉價易得、可再生的C1資源,可作為C1合成子參與多種類型的化學反應。酰胺和酯廣泛存在于天......
目前普遍表明人為升高CO2(eCO2)水平提高了熱帶森林的碳封存率,并導致木本覆蓋率上升。2022年5月6日,Science雜志在線發表了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WilliamD.Gosling等人合作......
碳在多圈層的積累和流動,受到學界關注。青藏高原被稱為“亞洲水塔”,是水圈、冰凍圈、生物圈和大氣圈多圈層體現最全的區域之一,獨特的冰川、凍土、湖泊、河流和高寒濕地,為闡釋陸表水體相關碳過程提供了理想場所......
全球泥炭地的分布面積僅為陸地面積的3%,但其碳庫容量卻占全球土壤碳庫的1/3,是陸地生態系統碳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泥炭地生態系統與大氣進行頻繁的溫室氣體交換,在吸收大氣CO2形成碳匯的同時排放大量的......
圖片來源:英國劍橋大學官網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近日報道,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和利茲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預測新冠病毒在辦公室和學校傳染風險的模型,該模型利用被監控的二氧化碳(CO2)以及辦公室......
全球泥炭地的分布面積僅為陸地面積的3%,但其碳庫容量卻占全球土壤碳庫的三分之一,是陸地生態系統碳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泥炭地生態系統與大氣進行頻繁的溫室氣體交換,在吸收大氣CO2形成碳匯的同時會排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