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1日深夜,位于瑞士巴塞爾市的桑多茲(Sandoz)化學公司的一個化學品倉庫發生火災,裝有約1250噸劇毒農藥的鋼罐爆炸。熊熊燃燒的火焰和接連不斷的爆炸聲,幾近吞噬了人們此起彼伏的喊叫和救援滅火的高壓水流聲。雖然最后火勢漸弱,但是硫、磷、汞等有毒物質隨著大量的滅火用水流入下水道,排入萊茵河。桑多茲公司事后承認,共有1246噸各種化學品被撲火用水沖入萊茵河,其中包括824噸殺蟲劑、71噸除草劑、39噸除菌劑、4噸溶劑和12噸有機汞等。有毒物質形成70公里長的微紅色飄帶向下游流去。
事故造成約160公里范圍內多數魚類死亡,約480公里范圍內的井水受到污染影響不能飲用。污染事故警報傳向下游瑞士、德國、法國、荷蘭四國沿岸城市,沿河自來水廠全部關閉,改用汽車向居民定量供水。由于萊茵河在德國境內長達865公里,是德國最重要的河流,因而遭受損失最大。接近海口的荷蘭,將與萊茵河相通的河閘全部關閉。事件已經過去了將近36年,但是仍有媒體將這次事件與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件相提并論。
最近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爆燃事故已造成2人死亡,9人受傷的慘劇。這起事件再次次為我們敲響警鐘。愿逝者安息的同時,也希望研究生不要忽視實驗室的安全。從瑞士桑多茲到南航大學,我們究竟學到了什么?
2021年7月27日,中山大學藥學院發生一起實驗安全事故。一博士生在清理此前畢業生遺留在燒瓶內的未知白色固體,用水沖洗時發生炸裂。炸裂產生的玻璃碎片刺穿該生手臂動脈血管。
2021年7月13日,南方科技大學一實驗室就發生火情。現場一名頭發著火博士后實驗人員經診斷為輕微燒傷。
2021年3月31日,中科院化學所發生水熱釜爆炸事故,1人死亡。
2019年2月27日0時42分,南京工業大學一實驗室發生火災。
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學市政環境工程系學生在學校東校區2號樓環境工程實驗室,進行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科研實驗期間,實驗現場發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參與實驗的學生死亡。
2018年12月,北京某大學實驗室,進行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科研實驗期間,實驗現場發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參與實驗的學生死亡。
2018年11月11日10時許,泰州某大學一實驗室在實驗過程中發生爆燃。強烈的沖擊波將實驗室大門炸飛,玻璃渣更是到處都是,而當時身處實驗室內的多名師生受傷。
2017年3月27日,復旦大學化學西樓一實驗室發生爆炸,受傷的學生當晚被送至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急診室,該名學生系20歲左右男性,傷者左手大面積創傷,右臂骨折。
2016年9月21日10時30分左右,上海市東華大學實驗室發生一起爆炸事故。1名學生受輕微擦傷;另外2名學生因實驗爆燃致化學試劑高錳酸鉀等灼傷頭、面部和眼睛,面部灼傷面積均在5%左右,眼部不同程度受傷,其中1名學生已接受眼部手術。
2016年1月10日中午,北京化工大學科技大廈一間實驗室內起火。不過幸運的是,現場無人員傷亡。
2015年12月18日上午10時10分左右,清華大學化學系何添樓二層的一間實驗室發生爆炸火災事故,一名正在做實驗的博士后當場死亡。事故原因為沒有意識到氫氣有泄漏,高溫實驗引發氫氣爆炸。
2015年6月17日下午16:30分左右, 蘇州大學物理樓二樓實驗室在處理鋰塊時發生爆炸,蘇州消防調集7輛消防車參與救援,無人員受傷。
2015年4月5日中午,位于徐州的中國礦業大學化工學院一實驗室發生爆炸事故,致5人受傷,1人搶救無效死亡。
2014年12月4日中午11時左右,江蘇省常州工程學院合一樓化工系頂樓實驗室發生爆炸,現場一片狼藉,傷亡不詳。
2013年4月30日上午9點左右,南京理工大學校內一廢棄實驗室拆遷施工發生意外爆炸,現場施工的4名工人2名重傷,2名輕傷,其中1名重傷人員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2012年3月6日下午6點左右,位于北四環學院橋東南方向的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心實驗樓發生火災,所幸無人員傷亡,但煙霧彌漫整個大樓,多名被困樓內的人員從三層窗口二層平臺疏散到樓外。
2012年2月15日下午兩點左右,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化學樓6樓發生甲醛泄漏,約200名師生疏散。三輛警車和四輛消防車緊急趕往現場。事故中不少學生喉嚨痛、流眼淚,感覺不適。
2011年12月7日上午11點左右,南開大學一名女生在做化學實驗時發生了意外,手部嚴重受傷。
2011年10月10日中午12時59分,中南大學化工學院實驗樓四樓發生火災。
2011年6月21日下午,在濟南大學一實驗教學樓內發生玻璃儀器爆炸事故,實驗室內一名女生面部被炸傷。所幸女生被及時送往醫院,眼睛內的碎玻璃也被及時取出。
2011年4月14日下午15:45左右,四川大學江安校區第一實驗樓B座103化工學院一實驗室三名學生在做常壓流化床包衣實驗過程中,實驗物料意外發生爆炸,3名學生受傷。
然而這些只是出現嚴重事故被報道出來的事件,而在實驗室或者化工廠內出現危險情況又隨后幸運化解的又有多少?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面對化學、物理等自然法則面前我們永遠都只是渺小的螻蟻。
作為化學和化工工作者,永遠要遵守實驗室安全守則,不可在思想上有絲毫的麻痹大意。實驗前要清楚自己將要面對的實驗試劑,及使用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一旦暴露在化學試劑下,急救的措施有哪些。
“這個實驗我已經做了‘一千次了’,絕對沒問題。”“看別人都是這么做的,我這么做也沒有錯。”失誤永遠出現在“第1001次”。不可心存僥幸,一次失誤可能會影響終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用來滅火的原理,一是利用水較大比熱容和汽化熱,可以迅速吸收燃燒物大量熱量,起到給燃燒物“降溫”的作用;二是大量水可以迅速阻隔燃燒物與空氣接觸,燃燒物沒有空氣中氧氣的助燃,也失去了燃燒的“動力”。然而水并不是不會發生反應。水和活潑的鈉、鉀、鎂、銣等金屬劇烈反應生成氫氣放出熱量。水和碳在高溫下反應也會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后兩者也會繼續促進燃燒。這也是水煤氣和原來燒煤時用濕煤更有效果的原因。
二氧化碳不是萬能的。二氧化碳以其良好的流動性、高速的噴射率、不腐蝕容器和不易變質等優良性能,用來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600伏以下電氣設備及油類的初起火災。適用于撲救A、B、C和E類火災。然而唯獨不能用二氧化碳撲滅金屬燃燒的火災。原因在于二氧化碳雖然是相對惰性的氣體,但是活潑金屬仍會和二氧化碳反應。一旦金屬已經開始燃燒,用二氧化碳去撲滅無異于火上澆油。金屬燃燒請用砂土小心覆蓋在金屬燃燒物表面,阻止其進一步燃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事件令人扼腕惋惜,兩名遇難者中還有一人是獨生子女。
從桑多茲事件到如今已經36年。然而世界上從工廠到實驗室的事故仍有發生。雖然“墨菲定律”告訴人們,只要有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事故早晚有一天會發生。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束手就擒,等著“災難”的降臨。盡量從化學藥品物料的儲存,到反應加工,再到廢料處理做到小心謹慎,依據已有的安全守則工作,吸取前車之鑒,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自己的工作,避免危險發生。這樣不但是為自己負責,也是為家人和周圍的環境負責。從事化環生材這樣高危的專業的人可敬可佩,希望活著的人遠離危險,逝去的人永享安詳。
《實驗室自動化與智能化行業白皮書》發布8月25日,首屆自動化智能化產業論壇暨“晶泰智造”品牌發布會上,晶泰科技正式發布旗下新品牌“晶泰智造”。晶泰智造是晶泰科技旗下專注以AI與機器人技術助力科學創新的......
——新型實驗室場景的安全與可持續建設論壇成功召開2023年9月6日-8日,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23)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舉行。會議同期,由中國分析測試協......
——新型實驗室場景的安全與可持續建設論壇成功召開2023年9月6日-8日,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23)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舉行。會議同期,由中國分析測試協......
年初chatGPT一炮走紅,將人工智能推上新的高度,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再度成為熱詞。在科學儀器行業如何實現智能化?智能化和自動化有哪些區別?在質譜上如何實現智能化?71屆ASMS上,分......
不少游戲愛好者可能都玩過《古墓麗影》。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雖然沒有在正式的游戲流程中出現,但卻是游戲《古墓麗影》系列故事的起源地。游戲中,一場劇烈爆炸摧毀了地面建筑,原本深埋地下的晶......
7月17日,傳染病疫苗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全重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廈門大學召開。全重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全體委員、廈門大學副校長周大旺、福建省科技廳副廳長葉碧海、廈門市科技局副局......
近日,山西省政府印發《山西省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試行)補充規定》,8月1日起,山西省政府審議通過并正式立項建設的省實驗室,將在3年建設期內由省財政給予每年1000萬元的運行管理經費支持,建設單位......
市場監管總局日前發布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對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移動電源實施CCC認證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獲得CCC認證證書和標注認證標志的,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
——數字化時代的檢測實驗室:挑戰與機遇2023年7月11日-13日,第十一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展會期間,普析展位舉辦由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主辦,北京......
2023年6月26日-27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聯合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南京市質量發展與先進技術應用研究院)共同主辦的第12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