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至28日,第二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以下簡稱“科交會”)在合肥舉行,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為主題,一批新成果、新技術、新產品精彩亮相,并從實驗室、參展臺加速走向生產線,呈現出更加廣闊、生機蓬勃的高質量發展新氣象。
“科技大集”酷炫上新
智能滅火機器人、糖尿病無創檢測儀、350公斤級載重無人機及應用系統……26日開幕的第二屆科交會上參展成果超過1800件,其中不乏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領域首發、首展產品。
陣陣茶香飄來,不少參觀者在一處展臺前停下腳步。“根據不同品類茶葉的特點,我們開發出DF系列茶葉質選機,讓不同產地、不同加工條件的茶葉有了可對比的客觀分級標準。”安徽捷迅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產品總監王亮說。
茶香也怕巷子深。“創新成果需要平臺才能廣為人知,這次來趕‘科技大集’,就是為了擴大我們的客戶朋友圈,為創新成果打開市場。”王亮說。
據統計,本屆科交會共匯聚、對接科技成果1944項,成果分布于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以及中西部等地區2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大家現在看到的系統可以利用光纖聽到樹葉落地的細微聲音,可應用于地震波、微振動和微應變的分布式測量。”華中科學技術大學無錫研究院的展臺前,工作人員沈凱正在介紹自主研發的分布式光纖聲波監測系統。
一邊發布新產品,一邊尋找新伙伴,第一次參加科交會的沈凱驚喜連連。“不少創投機構、科研院所都對我們的技術和產品表示出濃厚興趣,后續還要加大協同創新力度。”沈凱說。
轉化價值加速“落地”
“高性能稀土鋅鈦合金開發及產業化”“中藥化學對照品研制及其關鍵技術攻關”“智能駕駛汽車高精定位與地圖解決方案”……科交會上,一批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項目簽約。
“目前,氫燃料電池電堆向大功率、中重型發展的趨勢逐漸明朗,我們也推出了150kW的燃料電池電堆,并開始研發200kW大功率燃料電池電堆及核心零部件等關鍵技術。”安徽明天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部長祝元說。
科交會開幕式上,明天氫能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牽手,總投資5500萬元的“200kW大功率燃料電池電堆及核心零部件等關鍵技術開發”項目正式簽約,預計兩年后將實現量產。
據統計,本屆科交會已征集技術需求1020項,涉及企業835家,意向投入金額54億元;另一方面,科技成果持有方披露的數據顯示,509項成果獲得落地應用,其中來自企業的科技成果有311項。
“智能滅火機器人的立項就來自企業的實際需求,從需求中誕生并迭代,眼前已是第三代最新款,預計今年將實現量產。”參展的智能滅火機器人產品研發負責人、安徽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徐曉光說,如今,企業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主導作用更加凸顯,科技成果對實體經濟的賦能不斷提升。
讓科技成果持續服務高質量發展
從實驗室、參展臺走向生產線,科技創新成果才能真正服務高質量發展。催化這一過程則需要多方合力,讓科技與產業“雙向奔赴”。
——場景創新搭建“舞臺”。“場景創新是縮短基礎創新和應用端距離的重要探索,也是大家對接項目時的高頻詞。”參展的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羽說,量子精密測量的很多應用就是在場景創新中產生的。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合肥已累計打造本地“三新”產品應用場景272個,并將繼續創新政府采購方式,鼓勵國有企事業單位先試先用,為科技成果提供更多應用場景。
——技術經紀人建立“紐帶”。科交會的專項活動地點之一安徽創新館是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目前已累計培養技術經紀人1400余人。安徽創新館成果轉化部專員陳昕說,未來還將有更多技術經紀人走向“科技大市場”,解決科技成果轉化中“找不到”“談不攏”“難落地”等問題,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科創金融改革引來“活水”。本屆科交會上,安徽省正式發布《合肥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方案》。作為全國五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之一,合肥將從健全科創金融機構體系、優化科創企業評價標準、創新股債結合融資模式等八個方面系統發力,把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引流”到科技創新領域,推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創新永無止境,相信會有更多企業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受益者。”沈凱說。
青海油田坐落在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茫茫戈壁大漠中。有民謠說:“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職工一代接著一代干,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交出了一份......
水草相依,綠樹成蔭,眾多鷺鳥或枝頭棲息,或展翅起舞,為管廊、儲罐密布的工廠增添勃勃生機……在位于浙江寧波的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廠區內有個白鷺天然棲息地,每年春夏時節,上千只鷺鳥在這里繁衍生息。“石化企......
自設立新區消息公布以來,雄安新區定規劃、拉框架、顯雛形,如今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階段,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并舉。“要廣泛運用先進科學技術,著力加......
從休閑的鳥友到鳥類學的癡迷者,你現在可以跋涉到全球遙遠的角落,識別你發現的任何帶著羽毛的朋友-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機。大受歡迎的Merlin鳥類識別應用程序已經超越了它的巢穴,展開了它的翅膀,現在可以識......
近年來,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依托“2+3+N”戰略科技創新平臺集群,匯聚了1000余家新型研發機構,集聚了超250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技術,創新能級持續提升。如何進一步促......
5月23日,在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樞紐海港廣州南沙港,一艘艘國際貨輪正有序靠泊、離泊。貨物到港后,依托海關“集拼智管”新模式,涉及多個貨主的貨物可獨立進行申報,無需查驗的貨物可快速通關。在繁忙的廣州白......
減損就是增產,降耗就是增收。我國糧食生產已實現“十九連豐”,加強節糧減損引導合理消費,是耕好“無形良田”的重要舉措。近日,以“儲備安全科學減損”為主題的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在安徽合肥啟動。據了......
5月21日至23日,首屆全國藥學學科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藥學學科評議組2023年年會在江蘇南京召開。本次會議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藥學學科評議組主辦、中國藥科大學承辦。本次會議以“......
在自然界中有一種礦物,名叫螢石。以其為原材料,可以加工成各種各樣的氟材料,應用到手機芯片、橡膠表帶、沖鋒衣面料、新能源車電池等產品中。位于福建三明市明溪經濟開發區的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
科學繼續推進智能織物,對環境變化作出反應,并為其佩戴者提供更多"服務"。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創造了一種可穿戴的紡織品,它能自我修復、抗菌,甚至可以用來監測一個人的心律。來自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