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裔科學家郭春雷、青年學者李備、德國科學院院士Dieter Herbert Bimberg,這3個本來不相干的人卻因為一本學術期刊,聚到了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長春光機所)國際合作創新園的同一棟樓里。
這就是創刊僅6年的《光:科學與應用(英文版)》(以下簡稱《光》)。這份學術期刊不僅連續4年保持13以上的影響因子,還真正服務科研,搭起了國際合作平臺。
“《光》的作用已經超越影響因子,成為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主辦方長春光機所所長賈平說。
在東北人才外流的大背景下,長春光機所是如何做到讓人才逆流而動的?
Bimberg:我在中國已有徒孫
Bimberg的頭銜很多——量子點激光器發明人,德國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俄羅斯科學院三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際杰出學者……最近他的頭銜又增加了一項:中德綠色光子學研究中心主任。
對中國,Bimberg并不陌生。“我有很多中國學生,有些自己也成為了教授,比如新建的中心里就有我的一位‘徒孫’。”Bimberg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我的目標很簡單,也只有一個,那就是成為第一。”Bimberg直言,自己的“鼻子很好”,總能嗅到正確的方向。該中心將瞄準一些中國目前沒有的高速測量設備,做出獨特的工作。Bimberg自信,中心能在5年內成為中國最好的半導體激光和模塊研究中心。
“做研究很簡單,就像烤面包,把資源、人才用合適的方法混合就能成功。”Bimberg說。
對于長春光機所提供的面包原料,Bimberg非常滿意:“這本來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因為我不會說漢語,但是中國的年青一代英語都很好,我們無論是日常交流還是學術交流都沒有障礙;我有一個很好的雙語秘書,幫我交流所有事務;辦公室人員解決了所有行政事務,我只要聚焦科研就行,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長春光機所還有很好的基礎設施和實驗條件,我可以直接利用,不用重復建設。”
Bimberg打比方說,這就像一座冰山,大家能看見的只是浮在水面以上的冰山一角,其實下面有巨大的組織結構在支撐,而他本人正是露出來的頂峰。
作為“頂峰”,Bimberg強調自己絕非圖虛名,“我在這里不僅僅擔任一個名譽職務,還將真正帶來技術訣竅和經驗。我希望這里的年青一代能夠受益”。
據了解,目前Bimberg的學生、柏林工業大學教授Larisch Gunter將攜全家搬到長春,全職在該實驗室任職。中心還將面向全球招聘。
“我希望中國的研究生不要把眼光僅僅盯著北京、上海,也能來到長春。”Bimberg說。
郭春雷:“海報男孩”的新任務
郭春雷被他在羅徹斯特大學的同事笑稱為“海報男孩”,因為他的研究成果經常登上美國各大新聞媒體的頁面。
2008年,彩色金屬發明登上《紐約時報》;
2009年,可用于制造節能鎢絲的黑色金屬兩次登上《紐約時報》;
2010年,《紐約時報》再次報道可使芯片快速散熱的強親水金屬表面;
2015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英國廣播公司、《時代周刊》等報道了防止金屬生銹的表面超疏水改造技術;
……
隨著郭春雷領導的中美聯合光子實驗室進入運行的第三個年頭,下一項成果也許會首先出現在中國媒體上。
這個聯合實驗室一度讓郭春雷很矛盾,“來這里相當于創業,耗時耗力”。但光學研究需要儀器裝備和空間,長春光機所給出了優厚的條件,書記、所長先后兩次赴美邀請也讓他很震撼。
郭春雷對長春光機所的了解是從做《光》編委開始的——給他留下了“有魄力、有效率”的印象。最后決定建立聯合實驗室,也是因為他“對未來的潛力有信心”。
郭春雷的研究工作是利用飛秒激光對金屬表面進行改造,使其具有不同的性質。十多年來,他一直非常重視基礎研究,花了很大力氣研究機理。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很多新奇的現象突然爆發式涌現出來,讓郭春雷覺得出成果是水到渠成的事。
長春光機所投入重金引進郭春雷,也正是為了彌補研究所的短板——基礎研究。郭春雷確實不負眾望,兩年里實驗室達到60多名中外科研人員的規模,科研經費爭取到1500多萬元。
不過,雖然研究成果都極具應用價值,但郭春雷本人卻是典型的實驗室科學家。賈平承諾:郭春雷只需要安心做科研,絕對不要求他拿出產品,研究所會想辦法支持下一步的轉移轉化。
目前,郭春雷每年約有兩三個月的時間在長春,平時每周舉行視頻會議。“我們的目標是建成國際一流實驗室,現在很多方面已經比較接近。”郭春雷認為。
賈平則表示:“我們沒有任何硬性要求。如果引進人才還有要求,那說明引進錯了。”
李備:來了就不想走
2017年4月之前,李備從沒想過這輩子會來長春。2017年4月,他第一次來長春。參觀完長春光機所后,他和他的團隊僅用1個小時就決定來這里開公司。
“我們看中的是未來。”李備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回國之前,李備在英國待了12年。2009年,拿到博士學位后,他接連換了幾次工作。幾年下來,他發現高校往往重學術、輕實用,而公司重效益、輕技術,都不是他的理想事業。
2014年,李備作了一個重要決定,加入牛津大學光子研究中心主任Martin Booth團隊,成為該團隊第一位成員。兩人都喜歡把學術研究的成果產業化,一拍即合。李備也第一次了解到Booth擔任編委的《光》。
接下來的兩年,李備大開眼界。他同時在多個不同的研究項目里穿梭,第一次認識到光學的巨大魅力——同樣的光學設備,既可以檢測材料,又可以分析化妝品、農藥等不同物質。
練出了十八般武藝之后,李備開始思考回國創業。北京、上海還是深圳?猶豫之際,2016年夏天,賈平去牛津宣講,提到國內對高科技產業和人員的需求和支持。李備決定去長春看一看。結果2017年4月的那天,連年薪都沒談,他就決定加入。
“這里有我需要的一切,從上游的激光器、光學儀器加工到下游的基因測序,我需要的一切資源不出這個院子就能找到。”李備興奮地說:“我們不能錯過市場窗口,所以我不在乎股權、年薪,我要的是未來的市場。”
李備成立的長春長光辰英生物科學儀器有限公司以當前最前沿和熱門的單細胞分選技術作為基礎,定位國內空白的高端光學儀器生產。
“這個領域很多人開始做了,但還是要看技術、拼速度。我對技術有信心,有了所里的支持,速度也不成問題。”李備說。
結果,白手起家的公司僅用6個月就做出了產品,比預期整整提前了一年。
沒日沒夜奮斗了多半年的李備說:“有夢想,不累。對于科研人員來說,研究成果不能造福人類也是莫大的遺憾。希望有更多人看見我的經歷后會回國創業。”
延續過往,秉承初心,期刊分區表團隊發布2024年《國際期刊預警名單》!2024年《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聚焦兩類問題:1)破壞科研生態良性發展的學術不端行為,例如引用操縱和論文工廠;2)影響我國學術成果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李煒研究員團隊研制出一種角度非對稱光譜選擇性熱發射器(AS發射器)。AS發射器不僅具備高效反射太陽光的能力,而且能夠巧妙地減少吸收來自大氣和高溫地面的熱輻射......
近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遴選全球高校、研究機構和商業組織中對所在研究領域具有重大且廣泛影響的頂尖科研人才。來自全球59個國家和地區1200多家機構的6636名科學家入......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集中發布7項招標公告,對物種互作關系分析儀、快速-高壓一體化純化色譜、高通量液體篩選工作站、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儀等多類儀器設備進行公開招標,招標總金額為661.6萬元。招標公告......
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儀量子”)近日在安徽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國儀量子主要以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計算為核心技術,構建先進儀器產業集群。其產品涵......
二維非晶碳是碳材料家族的一種新型同素異形體。與石墨烯的周期性蜂窩結構不同,單原子層的非晶碳由五、六、七元碳環無序拼接而成。研究人員此前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在非平衡條件下成功制備了該材料,并發現非晶結構......
一、項目編號:OITC-G240320572(招標文件編號:OITC-G240320572)二、項目名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聚焦離子束刻蝕機采購項目三、中標(成交)信息供應商名稱:廣東省中科......
關于2024年遼寧省科技重大專項擬立項項目的公示根據遼寧省科技重大專項管理有關規定,經組織有關單位編制實施方案、初審推薦、復審核查、專家論證和省科技廳黨組會審定等程序,現將2024年遼寧省科技重大專項......
9月22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閔行基地在大零號灣·國盛健康云城正式啟用,同時,2024浦江創新論壇—首屆核糖核酸功能與應用國際論壇開幕。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閔行基地的啟用......
近期,中國科學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籌)又公布了一批儀器設備公開招標公告,對此,分析測試百科網進行了整理,最早提交投標文件截止時間為10月8日,有意向的潛在投標人需抓緊時間了!項目編號項目名稱標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