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內共發布社會責任報告1705份,平均篇幅為28頁,較2011年的20頁有明顯增加,100頁以上的報告數量較2011年增加了1.7倍,但仍有38%的報告頁數在10頁以下,尤其是非企業機構,其報告篇幅大多為兩頁。圖為2012年社會責任報告篇幅統計。
作為非財務信息披露的重要渠道,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發布在國內得到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方式,向公眾展示自身形象。報告數量在迅速增長的同時,質量提升水平如何?現在,企業如何看待社會責任報告,這份報告到底發揮了什么作用?
國內領先的企業社會責任咨詢機構商道縱橫日前發布《價值發現之旅(2012~2013)——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以下簡稱“研究報告”),這是其連續第六年發布針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研究成果。
數量增長和報喜不報憂并存————
回避定量指標是主要問題
綜觀這一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發布情況,商道縱橫總經理郭沛源說:“仍舊延續了兩個關鍵點:數量一直在增加,報喜不報憂問題仍在。”
2012年,國內共發布社會責任報告1705份,其中企業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1496份,非企業機構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209份,報告整體數量較上年增長70%。商道縱橫利用自身開發的“商道縱橫關鍵定量指標體系”對這些報告質量進行了評估。
這一指標體系設立了28個行業上市公司在經濟、環境、產品、勞動和社會方面的關鍵定量指標體系,旨在通過建立分行業的關鍵定量指標體系,評估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相關信息的披露情況,并促進編制報告的機構進行更好的信息披露。
研究報告認為,上市公司在過去3年的整體披露水平有所上升,但披露率仍然偏低。整體來看,石油和天然氣、電力、煤炭開采、冶煉等高耗能行業對關鍵定量指標的披露情況較好。
記者注意到,各行業上市公司在其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中,普遍對“創造和分配的直接經濟價值”一項指標披露程度較高,其他涉及“節約的能源”、“環境保護總投資”等方面的披露情況也有所上升,但對“違反環境法規數及罰款額”等指標的披露較少。
比如,化工行業共有35家上市公司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但“違反環境法規數及罰款額”等指標披露有較大幅度下降,最近3年無一家企業披露“原料總量”這一行業關鍵指標;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共有7家上市公司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但近3年沒有一家企業對“循環再用水”指標進行披露。
回避實質性、回避定量指標,是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此,商道縱橫高級研究經理安嘉理認為,關鍵定量信息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核心價值所在,企業編寫社會責任報告時應對此給予充分重視,否則報告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研究報告指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價值對內體現為提升管理,對外體現為加強利益相關方溝通。如果所有報告都回避實質性、回避定量指標,那么,報告的價值就無從體現,報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被動應付,沒有實質性內容————
環境治理等非財務信息披露態度不積極
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是,國內很多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是“被迫”的。在國資委的要求下,所有央企在2012年年底都已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各交易所也對上市公司的報告發布提出了要求。整體來看,雖然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被要求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但治理、環境和社會方面的信息已被視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國內所有社會責任報告的平均篇幅為28頁,較2011年的20頁有明顯增加,100頁以上的報告數量較2011年增加了1.7倍,但仍有38%的報告頁數在10頁以下。
郭沛源沒有否認一些企業發布報告是出于應付的事實,“甚至有些報告只要換掉企業名稱和具體數據, 內容都是一樣的,沒有實質性內容,這就是被動發布的弊端”。但是,他認為:“從長期來看,我們需要先撬開企業的嘴巴,從不說話到說話,再到說得更好。”這也正是商道縱橫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進行評估的原因之一。
郭沛源說:“現在的上市公司寧愿少說真話,也不會說假話。”因為考慮到多方面因素,國內很多企業在非財務信息的披露方面態度并不積極。
北京綠色金融協會在今年年初與北京、上海、深圳等試點地區的碳交易平臺聯合發起并啟動中國首個企業碳披露項目,這一項目具有公益性質,將邀請中國有領先意識的企業填寫碳披露問卷,并將以此為基礎通過信息整理和數據分析,形成對當年中國企業碳排放、碳管理狀況的研究報告。
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說,這一項目希望通過企業自愿披露的方式,培養企業碳披露和碳排放的管理意識和能力,推動企業低碳戰略的制訂。“這個項目的初衷是戴大紅花的,但企業不領情,擔心是陷阱。”
“政策驅動和激勵不足,讓很多企業對碳信息披露持觀望態度。而且,目前缺少相關行業排放標準,很多企業擔心披露有風險。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尚未建立碳排放管理和統計體系,相關數據缺失,或者即使制定了碳減排目標,具體落實也會打折扣。”梅德文說。
報告不應是“化妝品”————
要將指標反饋到企業戰略升級中去
安嘉理建議,需要編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關鍵定量指標指引,以規范報告核心信息,增強報告的可比性和實用性。“由于不同行業的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時具有不同特點,大而全的指標體系會忽略行業所面臨的社會責任特定議題,所以,關鍵定量指標體系應分行業確定。”
研究報告認為,企業應充分認識到識別和測量關鍵定量指標對管理和改善企業環境、社會影響,以及防范風險的重要作用。測量關鍵定量信息可以幫助公司達到如節約成本、提升效率、實現業務可持續性等經營目標。而且,利益相關方也越來越重視從此類關鍵定量指標信息中了解公司的運營情況,尤其是對企業運營的環境和社會風險進行判斷。
2000年,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發布了第一版《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簡稱《指南》),旨在提供一套廣泛為人接受的體系,供公司或組織報告其經濟、環境及社會績效。2013年5月22日,GRI發布了新版《指南》——G4版本,而新版本更加強調實質性原則,增加了關于如何選擇實質性信息的詳細指導,并解釋了實質性信息的界定范圍。實際上,《指南》為企業編寫社會責任報告提供了一種工具。
3年前的GRI年會上,只有極少數中國代表,但今年的會議多了很多來自中國的面孔。“這些來自中國的代表中,有的來自企業、上交所等機構,也有一些政府官員。他們沒有高調出現,而是在低調地觀察,希望了解國際上的最新變化和發展趨勢。”GRI中國區總監惠宇明說。
他認為,很多企業目前還處于被迫披露的狀態,需要了解披露這些信息能得到什么好處。“這對于企業來說,不僅僅是一種化妝品。很多企業還沒有認識到,發布報告不是目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透過報告,要將這些指標反饋到企業戰略升級中去,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這也正是商道縱橫將研究報告命名為《價值發現之旅》的原因所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印刷品,而是一個學習、提升的過程,是對企業財務報表的重要補充。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遴選確定首批啟航企業、深化精準考核……今年是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近日相關部門接連部署,釋放出改革全力攻堅的信號,相關重點任務獲得明確。其中,上市公司......
為了探索企業與高校深度融合新模式、新途徑,3月中旬,中國千校萬企協同創新推進會舉行。參會嘉賓大多來自全國重點高校、行業龍頭企業。“我們常說,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是個老大難問題,但如果雙方‘老大’都重視,這......
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是指長期專注于制造業特定細分領域,生產技術或工藝水平國際先進,單項產品(生產性服務)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業。這些企業不僅具有冠軍級的市場地位,更在細分領域中展現了強大的技術實力......
發改環資規〔2024〕127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財政廳(局)、住房城鄉建設廳(委、管委、局)、市場監管局(廳、委)、能源局:為全面貫徹......
各有關單位:根據《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發展支持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京科發〔2022〕6號)的有關規定,現開展2024年度新三板掛牌補貼支持資金項目征集有關工作,有關事項如下......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河南省重大技術裝備攻堅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南省重大技術裝備攻堅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豫政〔2023〕42號各省轄市人......
國務院國資委2月21日消息,“AI賦能產業煥新”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近日召開。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提出,推動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更好發展、發揮更大作用。會議明確,中央企業要把發......
2月19日,在2024海淀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海淀區支持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創新平臺15條”)正式發布,各項支持措施的申報指南將于一季度陸續發布。政策實施后,海淀區每年......
2023年以來,北京市陸續出臺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通用人工智能若干措施等政策,建立并穩步推進市級人工智能專班工作機制,統籌產業發展,推動產業集聚,構建完整產業鏈條。人才資源國內領先在頂尖人才方......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關于公示2023年度第三批北京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創建名單的通知。原文如下:各相關單位:我局依據《北京市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和《北京市企業技術中心管理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