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元月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大禮堂里鮮花吐艷,燈火輝煌,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這里召開。在歡快的樂曲聲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高級顧問、84歲高齡的閔恩澤穩健地走上主席臺,莊重地從面帶微笑的胡錦濤總書記手中接過“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大紅證書。
此時,北京西郊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宿舍區一幢普通的住宅樓里,同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閔恩澤的夫人陸婉珍正全神貫注地收看中央電視臺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實況,老人的眼里噙著淚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閔恩澤、陸婉珍這對鶴發童顏的伉儷院士,用他倆輝煌的人生譜寫了一曲科壇佳偶的愛情樂章。
(一)求學成才 一路相伴
1942年,正是中華民族蒙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奴役的苦難歲月,江山破碎,民不聊生。
這一年秋天,閔恩澤和陸婉珍這兩個年方18、素不相識的青年男女,懷著科學救國的共同理想,從不同的地方不約而同地來到位于陪都重慶的中央大學求學。閔恩澤來自素有“天府”之稱的成都,而陸家大小姐婉珍則從母親河長江的入海口上海迢迢千里而來。兩人是同一個專業又在同一個班級。
也許是一見鐘情,秀麗的江南女子陸婉珍第一眼看到十分英俊的四川小伙子閔恩澤便怦然心動。
閔恩澤的課堂筆記既工整又詳細,陸婉珍常以對照筆記為借口與閔恩澤親密接觸。天長日久,閔恩澤也喜歡上這個上海姑娘。每次上完課,便主動把筆記遞給陸婉珍,引起同班幾位女生對陸婉珍的“妒忌”。
畢業的那天晚上,陸婉珍約閔恩澤一塊去上海找工作,這讓閔恩澤犯了難。他的父親要求他回家鄉支撐門戶,父命難違,一對剛剛開始交往的男女青年只好各奔前程。
兩人依依惜別。陸婉珍在家鄉上海一家印染廠謀了一份技術員的工作。閔恩澤則回到家鄉成都,在一家自來水廠做分析化驗工。
沒多久,閔恩澤聽說當時的中國紡織建設公司要招收一批印染技術人員,經過培訓,有出國的機會,這讓閔恩澤眼前一亮,他很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闖一闖。通過考試,閔恩澤得了第一名。于是在1946年10月,閔恩澤到了當時中國最大的印染廠——上海第一印染廠當上了漂染車間的技術員。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這家印染廠正是陸婉珍工作的工廠。兩人在上海不期而遇,舊情復熾,不到一個月,閔恩澤和陸婉珍已經是一對熱戀中的情人,如影隨形,黃埔江邊、上海灘頭,時常徜徉著他倆甜蜜相偎的身影。
可追求幸福的沖動并沒有讓他倆沉湎于愛情的纏綿之中。1947年初,陸婉珍作出了一個讓家人十分震驚的抉擇,這位大家閨秀只身一人帶著外婆給她的一枚金戒指作為盤纏赴美求學。一年后,閔恩澤循著陸婉珍的足跡,也赴美留學。
他倆第三次相聚,再度成為同窗。1948年春,閔恩澤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工程系攻讀研究生,當年就拿到了碩士學位,又繼續攻讀博士;這時陸婉珍也拿到碩士學位,考入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工程系攻讀博士。
1950年6月,閔恩澤和陸婉珍雙雙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一個良辰吉日,在神圣悠揚的婚禮進行曲中,英俊儒雅的閔恩澤挽著身披潔白婚紗的新娘陸婉珍款款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二)報效祖國 共赴國難
上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舉,以錢學森為代表的中國留美學者不顧個人安危紛紛踏上返回祖國的旅程。
閔恩澤、陸婉珍夫婦也打點行裝,準備啟程回國,他們的恩師和朋友都來挽留他們。是啊,論生活條件,在美國,他們什么都有了,可金錢、地位、洋房、汽車對他們來說,只是過眼煙云,他們更執著于報國的情結。雖說祖國還是一窮二白,可那是他們的根。閔恩澤、陸婉珍夫婦去意已定。
1955年底,閔恩澤和陸婉珍繞道香港,輾轉回到祖國,當他們踏上祖國大地的那一刻,淚水奪眶而出。
可迎接他們的并沒有鮮花和掌聲,一切都是那么平淡。回國之初,很多單位都不敢接收從美國回來的人,他們接連吃了幾次閉門羹。
后來閔恩澤、陸婉珍來到剛剛組建的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待遇微薄,條件簡陋。還沒等他們大顯身手,接踵而至的就是沒完沒了的政治運動。莫須有的帽子讓他們寒心,憑空飛來的棍子打得他們暈頭轉向,痛苦萬分。
1957年反右斗爭,無休止的會議,檢舉與被檢舉,攻訐與被攻訐……心直口快的陸婉珍看不下去了,“人家國外在搞研究,你們在這里整天開會,怎么會趕得上人家?”領導正愁從哪里開刀呢,這女博士膽子夠大,自己撞到槍口上來了。更何況,還是留過美的,有海外背景,父親又是舊上海的資本家。在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陸婉珍當然第一個被揪了出來。但她不是黨員,夠不上“右派”的條件,單位只好教育一番了事。親友們都為她捏著一把汗:“婉珍哪,典型的幼稚病!”時年,陸婉珍33歲。
“文革”伊始,陸婉珍帶著7歲的女兒被下放到湖北潛江干校。種棉花、玉米,還要挑煤和修廁所,女兒偏又營養不良得了肝炎。挑煤不只是力氣活,挑著百十斤沉的擔子從一條窄窄的舷板上穩穩當當地走下來,可不是那么容易。別說女同志,就是很多男人也干不來。可陸婉珍挺了過來。
一向循規蹈矩、老實本分的閔恩澤在“文革”中也沒有逃脫噩運。1969年,姚文元發表了題為《上海機床廠道路——從工人中間培養知識分子》的文章。第二天,閔恩澤就被拉出來批斗了,因為他說過“搞科研還得靠專家學者”的話。
此后,打掃廁所、運煤渣、燒煤、關禁閉、寫揭發材料、老實交代“罪行”成了閔恩澤數年中生活的主要內容。這是那個年代科學家們共同的遭遇。
然而,這一切不公正的待遇對于閔恩澤和陸婉珍來說,都無怨無悔。“祖國”二字在他們心目中依然是神圣的、沉甸甸的。他們說,做父母的一時錯怪了兒女,而兒女愛父母的心是永遠不會變的。共赴國難,義無反顧,這就是當年海外歸來的知識分子的心路。
折騰了一陣子,造反派把閔恩澤當成“死老虎”扔在一旁。無人過問,閔恩澤難得“清閑”,利用“閉門思過”的機會,偷偷地回憶石油催化劑的實驗過程。
而在干校勞動的陸婉珍則忙里偷閑地復習她的石油分析專業,蟄伏一隅,等待時機,期望有朝一日重新開始她的科研項目。
于是,當他倆被宣布審查結束獲得“解放”后,揩干委屈的淚水,又雙雙扎到實驗室中,就像回到久別的情人懷抱里一樣幸福。
(三)科研攻關 比翼雙飛
早在“文革”前的10年中,閔恩澤和陸婉珍就分別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內,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與世界水平接近。
上世紀60年代初,蘇聯背信棄義,在撤走專家的同時,還帶走全套煉油催化劑技術資料。沒有催化劑,石油就等于廢料,無法提煉出航空汽油。閔恩澤臨危受命,幾十天吃住都在現場,關鍵時刻與工人們一起鉆進高溫炙烤的干燥室里查找原因,有時接連二十幾個小時不合眼。經過數百次試驗,終于研制出我國一向依賴別國的、生產航空汽油所必須的小球硅鋁裂化催化劑,而且質量還優于國外同類產品。接著,他又研制出我國煉油工業急需的磷酸迭合催化劑、鉑重整催化劑和微球硅鋁催化劑。
而陸婉珍也有不菲的成果。在上世紀60年代初,世界上色譜技術剛一露頭,陸婉珍便拿出了中國人自己的色譜儀。接著,根據科研生產發展的需要,在分析科技領域里她繼續開拓,在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逐步建立了光譜、質譜、電子顯微鏡、差熱、發射光譜、電化學、紅外光譜、紫外光譜、核磁共振、x-射線衍射光譜、x-射線熒光光譜、原子吸收光譜、色-質聯用、電子能譜、激光拉曼等各種化學、物理分析技術和手段,全都達到了當時的世界水平。并且,由于她的努力,科研成果很快在大企業孵化,在石油化工生產建設中發揮著特殊作用。
10年浩劫,惚若隔世,中國石油化工科技與西方列強相比,已經落后了一大截。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閔恩澤獲得了“在我國科學技術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的先進工作者”稱號。陸婉珍的科研成果也獲得了大會的獎勵。年逾花甲的閔恩澤、陸婉珍夫婦倍受鼓舞。
1980年以后,閔恩澤指導開展新催化材料和新化學反應工程的導向性基礎研究,其中新催化材料有層柱黏土、非晶態合金、負載雜多酸、納米分子篩等,新化學反應工程有磁穩定床、懸浮催化蒸餾。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已開發成功己內酰胺磁穩定床加氫、烯烴與苯烷基化的懸浮催化蒸餾等新工藝。近年來,他又進入綠色化學的研究領域,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九五”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環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學和反應工程”的主持人。他還擴展至開發化纖單體己內酰胺的制造技術,正開發新的工藝,并取得長足進展。
這期間,閔思澤先是擔任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后又被任命為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首席總工程師。他曾兩次當選為全國先進工作者;于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同年,他又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還是這一年,中國石化總公司黨組做出《廣泛開展向閔恩澤同志學習的決定》。于是,在全國石化系統掀起了學習閔恩澤的熱潮。1995年,他又榮獲了首屆“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陸婉珍的科研也是碩果累累。上世紀80年代,隨著科研和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分析測試的要求在樣品數量、分析周期、分析項目和數據準確性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標準。國際上相關實驗室已開始朝網絡化管理的方向發展。陸婉珍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積極呼吁實驗室的信息化管理。
陸婉珍是我國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學術界公認的領袖人物,LIMS引發了實驗室的一場革命,帶動了一批產業,也帶出了一批人。目前國內幾家產品基本是在這一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在很火的ERP管理,也是這一管理思想的延續。
1995年,陸婉珍將工作重心轉向了近紅外光譜分析的研究,該技術省時、省錢又省人力。
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是一場分析化學的革命。引導這場革命的,正是陸婉珍。
這期間,陸婉珍一直擔任著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曾當選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和全國婦聯執行委員。1991年,她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閔恩澤當之無愧地被中外科技界公認為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奠基人,陸婉珍也被公認為我國分析技術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夫妻倆在石油化工科技領域比翼齊飛,美譽共播。
(四)恩愛體貼 相濡以沫
54個春秋,54個年輪,閔恩澤陸婉珍夫婦走過了銀婚,又走過了金婚,如今都是耄耋之年,滿頭銀發見證了二位老人的滄桑人生,也演繹著他倆恩愛的婚姻,他們相濡以沫,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兩位院士看起來精神矍鑠,沒想到,他們都是曾與病魔做過搏斗的人。閔恩澤數年來動過3次大手術。1964年他患肺癌,被切除部分肺葉,同時摘除了一根肋骨。1989年又患膽囊結石,把膽切除了。最厲害的是1999年春節期間,因膽管堵塞,引起了胰腺炎,生命垂危,又做了一次手術。而陸婉珍多年前曾患腎癌,一側腎被摘除。
夫婦倆患難與共,相依為命。閔恩澤手術住院期間,陸婉珍日夜守候在病榻前,忙前忙后。陸婉珍病了,閔恩澤也是湯藥伺候,無微不至。
兩位院士唯一的女兒目前在美國工作,彼此照顧已經成為他們的生活習慣。有一次兩位老人一同在石油化工科學院機關二樓開完會后,陸婉珍去洗手間,閔恩澤一直站在樓梯口,等老伴到跟前后,才和她一起相互攙扶著走下樓。那情景讓在場的人為之動容。
而平時兩位老人在科研之余也沉醉于中西文化交融之中。每當閑暇時,一段京劇余派的須生唱腔,一曲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都會使閔恩澤深深陶醉;而中國女革命家秋瑾的詩篇和法國居里夫人的傳記,是陸婉珍自幼至今都癡迷的書。
有時候,他倆會合唱一首美國19世紀的鄉間小曲,也會共同朗誦一段《古文觀止》中的名篇,陶冶情操,愉悅生活。
他們的家里時常是高朋滿座,勝友如云。他們特別喜歡與年輕人交流,從世界杯到奧運會,從亞洲金融危機到伊拉克戰爭,從當代影視明星到于丹、易中天等百家講壇學術明星,無所不談。每到這時,老人和大家你爭我辯,笑聲朗朗,其樂融融。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發布關于提名和推薦第五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候選人的通知。近紅外光譜分會理事及相關單位:按照“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評獎辦法,計劃在2024年7月底前完成第五屆獎勵的申請、提名和評選工......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閔恩澤先生是我國德高望重的著名科學家,也是中國石油石化科技界的泰斗、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為培養年輕一代科學與......
10月24日,由“閔恩澤能源化工獎”基金主辦、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承辦的“閔恩澤能源化工獎”基金2018年度第三次學術交流會在上海舉行。本次會議是該基金今年在北京第一次學術交流會、大連第二次學術......
1、居里夫婦瑪麗·居里(MarieCurie,1867-1934)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化學家、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PierreCurie,1859-1906)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居里定律”的發......
1、居里夫婦瑪麗·居里(MarieCurie,1867-1934)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化學家、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PierreCurie,1859-1906)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居里定律”的發......
“能源化工是國之大計。在我國‘缺油少氣’的資源背景下,能源化工領域面臨著更加突出的問題和嚴峻的挑戰,特別是要注重生物質能源等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7月23日,在由“閔恩澤能源化工獎”基金主辦......
本報訊12月5日,第三屆“閔恩澤能源化工獎”頒獎典禮暨學術報告會在中國工程院舉行,11位在生物質能源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技工作者被分別授予“杰出貢獻獎”和“青年進步獎”。戴厚良、趙憲庚為第三屆“閔......
據東北大學官方微博消息,2017年11月27日上午11時33分,冶金能源和工業生態學專家、教育家,我國冶金熱能工程學科的開創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陸鐘武與世長辭,享年88歲。沉痛悼念陸鐘......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7年11月22日,在陸婉珍院士逝世兩周年之際,由中糧集團研究員楊永壇和食品安全分會組織的“紀念陸婉珍院士逝世兩周年學術報告會”在北京京儀大酒店舉辦。參加此次紀念學術報告會的學者有......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7年11月22日,在陸婉珍院士逝世兩周年之際,由中糧集團研究員楊永壇和食品安全分會組織的“紀念陸婉珍院士逝世兩周年學術報告會”在北京京儀大酒店舉辦。參加此次紀念學術報告會的學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