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星火計劃“優質高產水稻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 項目通過山西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
該項目圍繞水稻新品種晉稻9號、11號及配套技術轉化,以項目為平臺,品種為載體,展示為亮點,技術服務為保障,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和培育大米品牌戰略為主線,提高水稻綜合生產能力為目標。在項目實施區域太原、忻州等地,建立原種、良種生產基地2300畝,依托基地建立了一批優質、高產科技示范田,創建高產樣板田,形成百畝方的核心區、千畝片的示范區和萬畝帶的輻射區,技術應用覆蓋12個縣市、22個鄉鎮,年新增經濟效益達640萬元以上,并初步形成以鄉村為單元的水稻良種供種網絡和推廣體系,培訓科技致富帶頭人10人、農村科技服務人員30人、基層科技管理人員20人,扶持發展了天泉綠色植物園有限公司、山西神農氏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大寺菏風種植專業合作社、五臺建安鄉梨園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等一批農村新型涉農科技企業和農村合作社,發展培養了一批觀念新、技術強、留得住水稻種植科技大戶,累計印發技術資料8000份,培訓農民4000余人次。
山西省水稻面積不大,但種植歷史悠久,千年名米——晉祠大米曾和天津小站大米并稱為“北米之最”,因各種原因,產量日減,幾近絕跡。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組積極與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合作,由產中技術指導向提供產后加工、營銷信息延伸,積極推進“訂單農業”的發展,走產業化發展的路子,培育和壯大“難老泉” 、“叔虞” “大寺菏風”等晉祠大米品牌;“滹河”牌、“佳樂”牌代縣優質精大米;“油蔞山”牌原平大米;五臺名產“建安大米” 品牌;晉城第一米“君誠”牌高平大米等13個大小品牌。項目的實施大大改善了項目區稻米品質,提高了單產量,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實現了高產、高效、優質、節水的目的,有力地推動了山西省水稻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
乙烯在單子葉作物水稻適應半水生環境以及調控多種農藝性狀中發揮重要作用。前期課題組建立了一個有效的突變體篩選系統,篩選了一系列水稻乙烯反應突變體,命名為貓胡子突變體(mhz)。通過對水稻乙烯突變體的分析......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基因組模塊創制創新團隊在《新植物學家》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克隆了一個水稻粒寬粒重QTL/基因并開展了功能分析,為闡明水稻粒形的遺傳調控機制和高產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近......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植物礦質營養研究組和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組合作在PlantCellandEnvironment上發表了題為OryzasativaPOSITIVEREGULATOROFI......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王州飛課題組揭示了吲哚乙酸糖基轉移酶(OsIAGLU)基因調控水稻種子活力的作用機理,為該基因在今后種子活力遺傳改良中的應用提供重要線索。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于《植物生物技術》。......
近日,《分子植物》在線發表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周煥斌團隊最新成果,他們應用單堿基編輯技術(BEMGE)介導植物內源基因定向進化,開發出具有除草劑抗性的水稻新種質。植物基因進化的BEMGE......
甲烷在厭氧條件下被氧化的現象(AnaerobicOxidationofMethane,AOM)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是普遍存在的,其甲烷的消耗量為20-300TgCH4yr-1,占全球大氣甲烷通量的60-8......
水稻是重要的農作物,長期生活在水生環境。乙烯在水稻適應這種半水生環境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相關信號調控機制還不清楚。在前期研究中,已經鑒定了一系列mhz乙烯反應突變體并克隆了相應基因。揭示了水稻乙烯......
上世紀60年代,以矮化育種為標志的“綠色革命”使水稻和小麥具有耐高肥、抗倒伏和高產的優良特性,但同時也存在氮肥利用效率低的缺點,其產量增加對化肥的依賴性高。持續大量的氮肥投入不僅增加種植成本,還導致環......
英兩國研究團隊發現,調控水稻的一個關鍵基因,能提高它對氮肥的利用效率。這一工作有望用于改良水稻品種,在降低施肥成本和減少環境污染風險的同時提高水稻產量。圖片來源于網絡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
DNA測序技術發明之后,科學家們認為自己可以通過DNA全基因組測序解析生命的全部密碼。漸漸的,他們發現有些重要信息并不編碼于DNA序列里面,即便基因序列沒有發生變化,生物體的表型也可以改變。這種研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