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9-13 16:03 原文鏈接: 會“聽話”的超材料可軟可硬可變形

    記者9月12日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該校智能科學學院振動與噪聲控制研究團隊提出一種原創性的智能可編程機械/力學超材料設計方法,實現了金屬基材料剛度和形狀的大范圍、連續、快速調節,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工程應用價值。

    近期,上述成果發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該成果被選為《自然材料》今年8月的封面,被《自然》評為今年6月全球重要科技進展之一(全球共4項),并給與“hightlight”報道。上述團隊副研究員方鑫為論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國防科技大學和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為通訊單位。

    機械性能調節可通過齒輪簇實現

    近年來,智能材料廣受關注,它是智能裝備與結構設計的基礎。材料彈性的調節對于智能機器、機器人、飛機和其他系統非常必要。然而,常規材料一旦制備,特性就幾乎不能改變,部分材料在高溫相變時才能呈現一定的調節性,不具有工程實際可操作性。

    “機械/力學超材料是具有超出常規材料力學性能的結構功能材料,為高性能裝備設計提供了前沿技術支撐,但傳統超材料設計方法依然無法實現穩定連續的參數控制,需要顛覆性設計思維才能突破該瓶頸。”上述團隊帶頭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溫激鴻表示。

    “限制力學超材料實現智能化調節的根本原因在于傳統超材料的設計都遵循同一種模式,即將梁、桿、板等單功能的承載基元用固定或屈曲結點連接構成確定性拓撲結構,這種模式下,當受到應力、熱或電磁場的刺激時,超材料會因為屈曲或旋轉鉸鏈而發生重構,從而改變剛度。但與此同時會產生塑性變形、變化不連續,且調節過程十分困難。”方鑫說。

    為解決這個難題,上述團隊提出了基于多功能動態基元和易變-牢固耦合模式的智能可編程機械/力學超材料設計范式,設計了系列基于齒輪的智能超材料,突破了宏觀與微觀、金屬基和復合材料基超材料的集成一體化制造和集成驅動技術,實現金屬基材料的大范圍、連續、快速調節。

    通俗地說,該團隊設計了一個由齒輪制成的智能材料,它可以根據不同的“命令”,在齒輪旋轉時,使堅固的材料變得更堅硬、變軟或變形。

    “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設計方法。”方鑫表示,可調性能夠通過組裝具有內置剛度梯度的元件來實現。要實現機械性能可調但堅固的固體,需要確保在大作用力下的可調性和強耦合(可靠連接),同時避免在調整時發生塑性變形。“我們發現,這種可變而又強的耦合可以通過齒輪簇實現。”

    方鑫透露,除了嘗試以齒輪作為基元,團隊還嘗試過很多其他構型,比如廣泛關注的折紙構型、各類彈性屈曲構型、雙穩態/多穩態構型,但都無法實現他們想要的這種調控特性。

    為什么是齒輪簇?“可靠的齒輪嚙合可以平穩地傳遞旋轉和沉重的壓縮載荷。”方鑫說,剛度梯度可以內置到單獨的齒輪體中,也可以通過分層齒輪組件實現。齒輪組可以組裝成單元組,但單元做恰當排列就可形成超材料。

    從太極圖中獲取內部結構設計靈感

    既然齒輪被確定為可被利用的元件,那它的內部結構該如何設計?

    超材料的可調性取決于其內置中空部分的形狀。“想要實現可調但堅固的材料,需要確保在大作用力下的可調性和魯棒可控性,同時避免調諧中塑性變形。”方鑫表示,在眾多設計方案中,團隊從太極圖中獲取靈感,最終設計了形似太極圖的齒輪,其形狀以螺旋方向為特征,可以提供平滑的變化和極性。

    “太極圖的靈感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獲得的。當時我在用筆構思各種簡單、大氣又有用的形狀,腦子里突然閃現《易經》中‘兩儀生四象、四像生八卦’這句話,隨之就想起了太極圖。因為太極的核心思想就是‘變化’,而我們想要的材料特性也是‘變’”。方鑫說,“我們進而發現,引入太極理念后,就使我們設計的構型具有正極性和負極性,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設計維度。”

    在此基礎上,該團隊使用緊密耦合的周期齒輪和兩個格子框架(前和后)將齒輪排列成簡單的圖案,外部形成兩個彈性臂,其徑向厚度隨旋轉角度&theta;平滑變化。在壓縮載荷作用下,臂部的變形以彎曲為主。

    “任何兩個嚙合齒輪的自轉方向是相反的。正面和背面太極圖案的螺旋方向是相反的。因此,一對齒輪的嚙合模式有兩極。當圖案的螺旋方向相反時,極性為正,反之則具有負極性。”方鑫說。

    為了驗證這一構想,團隊采用投影顯微立體光刻3D打印技術制作了5&times;6的太極齒輪組成的集成微型超材料。太極齒輪的直徑和齒厚分別為3.6毫米和235?微米,最粗的臂為75微米。樣品由楊氏模量為3.5 GPa的光敏樹脂制成。

    “這種微型試件的等效模量Ey(&theta;)可以平滑地調整35倍(從8.3 MPa到295 MPa)。”方鑫說,這意味著即使是在微尺度上,基于齒輪的集成超材料也可以通過三維打印直接制造。這種集成制造的主要挑戰是確保嚙合齒不會融合在一起,但仍能有效地參與嚙合。

    旋轉變速器行星齒輪即可“變身”

    該團隊設計的第一種超材料僅在壓縮載荷下可調。“我們期望找到一種設計方法,使其壓縮模量和拉伸模量均可調,同時保持結構完整性。”方鑫介紹,團隊探索發現,這可以通過將行星齒輪系統組織為元胞來實現。團隊使用行星齒輪簇創建了一個層次分明的超材料,其可調性來自元胞內齒輪的相對旋轉。

    “我們設計的行星齒輪超材料的變剛度來自于每個行星齒輪內部。齒輪環產生彈性彎曲變形,其內部的行星齒輪是齒環變形的支點,通過旋轉行星齒輪改變齒輪環的位置就可以改變它的變形剛度,從而可以實現對超材料參數的調節。”方鑫說,對于組裝的超材料,所有的太陽齒輪通過軸連接到傳遞轉動的齒輪上,這些傳動齒輪緊湊地耦合在一起。因此,只需要旋轉其中的幾個傳動齒輪就可以實現對所有元素的重新配置和調節。

    “有趣的是,我們設計的超材料可在很大的壓縮力下保持穩定,并在剪切時顯示出較大的剛度。支撐穩定性的因素之一是一種齒輪組的自鎖機制,另一因素則是輪齒的咬合力。”方鑫表示。

    該團隊提出了幾個場景來展示齒輪基超材料的廣泛應用潛力。“對于機器人,可調剛度腿/執行器能夠提供高剛度以在行走時穩定支撐重物,低剛度以在跳躍或跑步時提供減震保護。航空發動機掛架系統中需要類似的可調剛度隔離器,以在不同飛行階段保持最佳性能和效率。”溫激鴻表示。

    “人們還可以通過使用錐齒輪、將平面齒輪組裝成分層結構或合成不同類型的齒輪來設想3D超材料,利用集成制造將這些可調特性連接起來,以生產堅固的多用途設備。以微型超材料為例,通過高分辨率和大規模的3D打印,基于齒輪的超材料的進一步小型化和延伸是可能的。” 方鑫說。

    《自然》的審稿編輯認為,這種基于齒輪的力學超材料是使機器部件實現剛度可調的同時保持結構強穩定的可行途徑。比如使機器人的結構變軟或變硬來更好地適應跳躍和抓取物品等動作。

    相關論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2-01269-3

    相關文章

    多位院士熱議超材料:AI結合實現具身智能未來

    超材料作為21世紀的重大科學突破之一,憑借其獨特的物理特性,在光電、信息傳輸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日前,在由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及蘇州實驗室共同承辦的2024浦江創新論壇“面向未來信息產業的新......

    新型超材料打造數據“高速公路”

    科技日報北京7月18日電(記者張夢然)德國亥姆霍茲-德累斯頓-羅森多夫中心、開姆尼茨工業大學、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和于利希工業中心聯合團隊合作開發出一種超材料,材料中的圓柱域不僅可存儲單個比特,還可存儲整......

    新型拓撲超材料以指數級放大聲波

    荷蘭原子分子國立研究所科學家與來自德國、瑞士和奧地利的伙伴合作,創造了一種新型超材料,聲波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其中流動。它提供了一種新的機械振動放大形式,具有改進傳感器技術和信息處理設備的潛力。這種超......

    科研人員研發可以實時控制形狀和特性的超材料

    韓國蔚山科學院科研團隊研發出首個可以實時調節材料形狀和特性的超材料。科研團隊將一種具有低熔點、能夠變成液態或固態的合金融入到作為超材料基本單元結構的超像素中后,通過逐像素控制熔融合金狀態的變化來實現超......

    新型拓撲超材料以指數級放大聲波

    荷蘭原子分子國立研究所科學家與來自德國、瑞士和奧地利的伙伴合作,創造了一種新型超材料,聲波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其中流動。它提供了一種新的機械振動放大形式,具有改進傳感器技術和信息處理設備的潛力。這種超......

    超材料技術能力平臺賦能汽車行業光啟技術加大民用市場拓展

    12月11日,光啟技術發布公告稱,公司與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天津檢驗中心)在天津簽署《汽車天線OTA性能緊縮場測試研究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成立的超材料電磁調制技術國家......

    麻省理工開發出新型激光技術無損檢測超材料

    超材料是由常規材料如聚合物、陶瓷和金屬制成,它們通過微觀尺度的精細設計在結構上展現出非凡性能。工程師們依靠計算機模擬來探索各種微觀結構的組合,從而發現某些材料是如何實現特殊轉換的,比如變成能聚焦聲波的......

    迄今機械性能最高自增強復合材料面世

    聚丙烯自增強復合材料的優勢韓國科學家使用一種聚丙烯聚合物,成功開發出一種純凈的自增強復合材料,其機械性能位居同類自增強復合材料榜首,有望替代飛機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加速“空中出租車”時代的到來。研究......

    光子超材料表現出新物質態特征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學》上發表論文稱,經典的超材料納米結構可驅動到一種狀態,表現出與連續“時間晶體”相同的關鍵特征。時間晶體最初在2012年提出,它是一種新的物質狀態,其中粒......

    氣凝膠:能改變世界的多功能材料

    氣凝膠具有高比表面積、高空隙率等特殊的微觀結構特點,化學性能穩定、導熱系數低、耐高溫、使用溫度范圍廣、壽命長。近年來,中國、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研究人員通過改進氣凝膠制備工藝,開發出生物質基氣凝膠......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