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繼發致命性的肺栓塞和遠端下肢深靜脈功能不全,被公認為一種嚴重的術后并發癥。低分子肝素是預防DVT的常用藥物。DVT多發部位為下肢深靜脈,常見于老年人骨科大手術如全髖或全膝關節置換術后,也是老年患者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臨床上有多種預防術后DVT發生的措施,其中主要分為機械措施(早期活動、彈力襪、足底靜脈泵)和藥物治療(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華法林、肝素等)。華法林可降低DVT發生率約60%,但和普通肝素一樣需多次抽血檢查凝血酶原時間并根凝血酶原時間調整用藥劑量,不僅使用復雜,而且與許多藥物有相互作用,其中華法林與非甾體抗炎藥(NSAID)合用可使65歲以上患者胃潰瘍出血的發生率增加約13倍,大大增加了老年患者術后發生應激性潰瘍的潛在危險。低分子肝素抑制血小板的功能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減少,使出血的不良反應減少40%;與血漿蛋白、血管內皮細胞和血細胞結合少,半衰期約為普通肝素的4倍。這些特性使低分子肝素無需改變劑量,每天1~2次,無需實驗室監測。據國外多組臨床研究報道,低分子肝素類藥物可降低DVT的發生率至少70%,同時并不增加出血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