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航天部門于莫斯科時間7月18日6時31分(北京時間當日10時31分)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成功將“波譜-R”天體物理觀測衛星發射升空。借助該衛星,研究人員可以獲取銀河系內外天體的高精度圖像。
俄聯邦航天署發布消息說,裝載著“波譜-R”天體物理觀測衛星的“天頂-3SLBF”運載火箭在預定時間順利升空。按計劃,衛星與火箭推進器完全分離后,將進入地球高橢圓軌道。其軌道遠地點距地面約35萬公里,近地點約600公里,繞地公轉周期約為9.5天,在軌運行期限將不少于5年。
“波譜-R”衛星由俄拉沃奇金科研生產公司負責設計,是俄羅斯近20多年來研發的第一個自動化天體物理觀測衛星,其攜帶的射電望遠鏡由俄羅斯和數家國外科技企業共同研制。
俄天文學家指出,“波譜-R”衛星堪稱“通往宇宙的窗口”。科學家們將借助該衛星上的射電望遠鏡,觀測類星體、黑洞、中子星等,并就電磁場對電磁波的影響、光測高溫學、超光速等一系列課題展開深入研究。
據介紹,該衛星攜帶的射電望遠鏡將同地面臺網的射電望遠鏡構成空地一體觀測網絡。通過同時觀測一個宇宙射電源,專家將能獲得包括天體圖像、坐標和角位移等在內的精確綜合數據。
拉沃奇金科研生產公司的總經理維克多·哈爾托夫說,上述觀測網絡中的地面觀測臺分別位于俄羅斯、美國和澳大利亞境內,它們能借助“波譜-R”衛星的觀測以每秒128兆字節的速度獲取觀測數據。
天體物理學家和公民科學家發現了三顆系外行星,這被認為是美國宇航局退役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最后觀測到的行星之一。在其整個任務期間,開普勒觀測了數十萬顆恒星,并為識別2600多顆已確認的系外行星做出了貢獻。......
不久以后,物理學家將繼續對天體物理學“怪物”——黑洞和中子星碰撞產生的引力波進行探測。但是,3個探測器之一、位于意大利的室女座探測器(Virgo)目前卻遇到了技術問題,將延遲其重新啟動的時間。3年前,......
劉博洋是一位90后天體物理博士,同時也是一位天文攝影師。劉博洋仰望星空,懷揣夢想,成功用自主開發的光學跟蹤技術拍攝到了中國空間站,并用幾個月時間完整記錄了中國空間站建設時期的12種構型,留下了異常寶貴......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11490560、11490562、11825504)等資助下,北京師范大學何建軍教授團隊與國內外合作者利用中國錦屏深地核天體物理實驗裝置(JUNA),對關鍵核天體反應......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道,美國和波蘭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在線版上撰文指出,他們借助微引力透鏡,可能發現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體重”約為地球的10%,不......
相接雙星的形成和演化是天體物理領域的熱點與難點。近日,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研究人員通過分析相接雙星各物理參量之間的相互關系,推導出周期跟質量比的關系,把相接雙星的截止周期從目前的0.22天......
5月9日凌晨2時28分,我國首顆高分辨率大氣環境觀測衛星——高分五號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它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也是我國高分專項中一顆重要的科研衛星。它填補了國產衛星......
5月9日凌晨2時28分,我國首顆高分辨率大氣環境觀測衛星——“高分五號”成功發射,衛星上搭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的三臺載荷,將長期在軌運行,為我國環境污染防治等工作提供重要科技支撐和空間信息服務......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福岡市的創新企業QPS研究所宣布,該企業已籌集衛星開發及發射經費23.5億日元(約合1.36億人民幣),將在2020年以前發射兩顆小型地球觀測衛星。該企業表示,其所開發的衛星將......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王俊賢教授發起組織的由中國、美國、智利三國天文學家參加的“宇宙再電離時期的萊曼阿爾法星系”(LAGER)研究項目,在宇宙黑暗時代星系觀測研究領域再獲突破性進展。研究結果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