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出臺了《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將環境資源案件分為涉環境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案件、涉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案件、涉氣候變化應對案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等四大類,并明確了各類案件的審判重點、審理原則和司法政策。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介紹,《意見》明確,要牢固樹立嚴格執法、維護權益、注重預防、修復為主、公眾參與的現代環境司法理念,嚴格執行環境資源法律制度,依法保護人民群眾環境權益,加大預防原則的適用力度,落實以生態環境修復為中心的損害救濟制度,堅持專業審判與公眾參與相結合。
《意見》強調,依法審理涉環境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案件,尤其是要加強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大氣、水、土壤、海洋等環境污染案件的審理。依法審理涉土地、礦產、林業等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相關案件,注重保障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相協調,維護市場交易秩序,保障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
圍繞氣候變化應對的需要,《意見》要求,強調依法妥善審理好涉及碳排放、能源節約、綠色金融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糾紛案件,促進各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政策的落實。此外,《意見》還提出,從有效維護環境公共利益和國家所有者權益出發,強調依法審理各類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
對世界來說,2019年并不平靜。國際局勢風起云涌,各種意想不到的沖突與矛盾在全球各地相繼涌現。對中國來說,2019年并不輕松。中美貿易談判一波三折,國內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
根據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的相關要求,在2015年開展試點的基礎上,生態環境部自2018年正式開始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及青海省推進“三線一單”編制......
我國煤炭消費總量大,重點區域消費強度高,細顆粒物(PM2.5)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影響大氣環境與人體健康。全國耗煤總量中約50%為燃煤電廠耗煤,提升燃煤污染減排效能、實現燃煤電站低成本超低排放是深入......
自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開始,中國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之路至今已走過40余年。伴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中國確立了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實施“五位一體”總體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
2019全國(無錫)環保交易會10月25日在無錫開幕 日前,記者從全國(無錫)環保交易會組委會獲悉,由無錫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協辦、......
以“藍色經濟與全球海洋治理”為主題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國合會)2019年會主題論壇于2019年6月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中國水產學會秘書長崔利鋒應邀出席論壇并作主旨發言。論壇重點就“保護......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要求以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
近日,中國工程院正式發布“生態文明建設若干戰略問題研究(二期)”項目研究成果暨生態文明發展水平評估報告。據悉,此次發布的報告是中國工程院“生態文明建設若干戰略問題研究(二期)”項目的一項研究成果,構建......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開發銀行辦公廳近日發布通知,進一步發揮部行合作優勢,充分借助綠色金融措施,大力支持工業節能降耗、降本增效,實現綠色發展。通知強調以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
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深深牽掛的河流。總書記曾經講過“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為治好“長江病”,去年4月,習近平到長江沿岸多地深入考察,把脈開方。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