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6-16 11:04 原文鏈接: 俞使超:新污染物治理——新“病”還需新藥醫

      日前,國辦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要求到2025年,完成高關注、高產(用)量的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篩查,完成一批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對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實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了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的任務。

      截至目前,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國際公約管控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以及微塑料等。相對于大家熟悉的常規污染物,新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等特征,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存在較大威脅。同時,新污染物種類繁多,還可能會持續增加。也就是說,隨著人們對化學物質環境和健康危害的認識不斷深入,在環境監測技術的加持下,更多新污染物可能被識別出來。此外,新污染物危害嚴重、風險隱蔽、影響持久、來源廣泛,這些特點疊加起來使得對其治理的難度加大,須形成高度共識,集中攻關、協同治理。

      做好“篩”“評”“控”,實施全生命周期環境風險管控。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推動建立法規標準體系,加強源頭準入管理,推動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控,并積極參與全球化學品履約行動,為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打下了較好的基礎。當下,亟須整理出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實施禁止、限用、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包括源頭管控為主、兼顧過程減排和末端治理,通過綜合施策,構建起大氣、水、土壤等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的格局。

      系統構建新污染物治理長效機制。新污染物涉及行業眾多,產業鏈長,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研發較難,長遠看,需要打基礎、建體系、活機制、強能力。只有形成貫穿全過程、涵蓋各類別、采取多舉措的治理體系,才能有效協調聯動,形成治理合力。其中,廣泛開展調查評估和監測是前提,嚴格源頭管控是關鍵,強化過程控制是基本保障,深化末端治理是托底之策。只有各環節封閉呼應,形成合力,才能確保新污染物治理各項行動落地見效。

      新污染物治理,離不開法律制度的建設完善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探索。應研究制定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條例,加強農藥、獸藥、藥品、化妝品管理等相關制度與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相關制度的銜接。同時,完善新污染物環境監測技術體系,識別優先控制化學品的主要環境排放源,適時制定修訂相關行業排放標準,動態更新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名錄、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重點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質名錄。

      對于新污染物,應保持高度警覺,防止各類生態環境風險集聚擴散;也要看到,新污染物的治理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事實上,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是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生態保護好比是分母,污染防治好比是分子,要對分子做好減法,降低包括新污染物在內的污染物排放量;也要對分母做好加法,擴大環境容量。

      增強全民環保意識、生態意識,需要普及新污染物防治知識。特別是對于廣大農村居民來說,應加強獸用抗菌藥監督管理,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相關企業可推動將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替代和排放控制要求納入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等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也應開展新污染物治理前瞻性研究和專項研究,為科學決策、環境治理、精準治污等提供智力支撐和成果支持。

    (作者:俞使超,系華東政法大學黨建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相關文章

    第九期阿爾塔有約|環境專題【新污染物:PFAS】技術研討會精彩回顧及提問解答

    由天津市分析測試協會標準物質與檢測技術分會、天津市標準物質與穩定同位素標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阿爾塔)、北京國實檢測技術研究院聯合主辦的“阿爾塔有約—環境專題【新污染物:PFAS】技術研討會”已于6月......

    中國科協發布十大前沿科學問題,新污染物問題再度入選

    7月2日,在第二十六屆中國科協年會主論壇上,中國科協發布2024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其中,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推薦的“對多介質環境中新污染物進行識別、溯源和健康風險管控”問題入選為......

    亞熱帶生態所牽頭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西南喀斯特區石漠化治理與生態服務功能提升關鍵技術及應用”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

    安捷倫與香港浸會大學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

    聚焦新污染物與人類健康相關生物有害物質研究2024年5月27日,中國香港——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今日與香港浸會大學(簡稱“浸大”)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基于浸大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

    探明微塑料與液晶單體等新污染物微生物毒性效應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探明了微塑料與液晶單體等新污染物的微生物毒性效應。相關成果分別發表于《環境科學-納米》(Env......

    新污染物的免疫分析方法

    作者:李劍超陜西師范大學,教授一、引言新污染物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和毒性等特點,難以用傳統的分析方法進行有效的檢測和分析。因此,需要開發一種高效、靈敏和特異的技術,能夠快速檢測和定量分析新污染物,為......

    新污染物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體系表(征求意見稿)發布,引領監測標準新篇章

    為加強新污染物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優化完善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體系,生態環境部辦公廳3月13日發布關于公開征求《新污染物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體系表(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用于規范和指導新污染物生態環境監測標......

    江桂斌院士:新能源發展需重視環境污染新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十三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江桂斌“發展新能源對于實現碳中和非常關鍵,但也要防范其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生態環境風險。”中國科學院院士江桂斌近日......

    體察萬象,綠色引航|一冊概覽安捷倫GC/QTOF新污染物應用方案

    新污染物研究是近年來倍受關注的環境問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安捷倫氣相色譜/四極桿-高分辨飛行時間質譜(GC/Q-TOF) 推出十幾年來,科學家利用該卓越的儀器分析系統開展了大量前......

    應對日本核廢水排放風險天津海關意向采購這些儀器設備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海關2024年4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公布。其中“天津海關動植食中心檢驗檢測用儀器設備液閃儀(含氚碳氧化燃燒爐、水中氚電解濃縮設備、大氣氚采樣器)及試劑耗材采購項目”顯示,天津海......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