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稀土的工業儲量全世界第一,但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出口價格卻越來越低,我們完全沒有價格話語權。”這讓從事了50年稀土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倪嘉纘院士覺得痛心,他覺得“我們是在犧牲環境、壓低價格為老外服務”。
在6月8日的院士大會上,倪嘉纘作了題為《稀土、鹽湖資源綜合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發言,在有關稀土方面,他呼吁應加強稀土研究,盡快掌握高技術,走出“有資源無利益”的困境。
2009年,美國和歐盟就我國限制部分工業原材料出口向WTO提出申訴。我國的稀土出口政策觸動了美國的神經,這不是偶然。
由于我國的限制令,美國部分武器生產延期。倪嘉纘展示的圖片中,美國“響尾蛇”導彈使用銻化銦引導頭、“宙斯盾”SPY-1雷達使用中國稀土金屬……難怪美國政府問責局的報告稱“中國掌握了美國高科技武器的命門”。
稀土是個“大家族”,包括元素周期表中從“鑭”到“鈧”的一共17種元素。由于原子結構的特殊,電子能級異常豐富,它們具有許多優異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維生素”。
風力發電、電動汽車、激光、精密制導等軍事技術都離不開稀土。美國認定的25個21世紀戰略元素和日本選定的40個高技術元素中,都包括了全部的稀土元素。
大規模開采前,我國稀土儲量占全世界儲量的85%。因為稀土材料的戰略意義和我國的儲量優勢,鄧小平曾說過“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但幾十年的發展我們卻沒有把這種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徐光憲向大會提交的一份文字材料指出: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單一高純稀土產量占世界90%以上,由于缺乏宏觀調控,本來只在包頭稀土三廠等3個國營稀土大廠推廣分離技術,迅速擴散到地方和私營企業,建廠達幾十個之多,生產能力達12—15萬噸,大于全世界稀土需求量10萬噸,造成供過于求,人為壓低稀土價格。最低時甚至每公斤鑭只要16元人民幣,被人戲稱為“只賣豬肉價”。
與此同時,美國等國家卻讓自己的稀土礦停產,減少污染、保存儲量。
2005年和2006年,院士兩次上書國務院,得到溫家寶總理迅速批示,稀土生產得到控制。但據徐光憲估算,1995年至2005年10年中,我國稀土出口損失外匯至少幾十億美元。更慘痛的教訓是,憑空使日本、韓國等收購儲備了可供20年使用的中國廉價高質量稀土,使其反而掌握了國際稀土定價權。
“除政策層面的原因外,缺乏高技術是我們沒有話語權更關鍵的因素。”倪嘉纘告訴記者。
我國雖然是稀土資源大國,卻不是稀土高技術產品的生產大國,稀土許多高技術產品和ZL都掌握在國外少數公司手中,他們將這些技術視為高度機密,而我國高技術稀土產品少,長期以來只能依賴低價出口稀土礦物、混合稀土及許多初級產品,然后再高價進口深加工稀土產品。
倪嘉纘建議,從政策層面,要全面規劃稀土的產業發展。在技術層面,要長期穩定支持稀土應用基礎研究,使其最終走向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產業化之路。需要加強研究的領域包括:稀土新一代的分離流程、量大面廣的國內應用、軍工和前瞻性應用研究、稀土攝入的安全劑量等。
稀土的資源利用現在仍停留在掠奪性開發的階段,稀土回收率低,同時污染環境。據報道,僅包頭市3家稀土廠的氟氣粉塵污染已造成6萬頭羊死亡,數百平方公里范圍內都受到了污染。倪嘉纘認為應該從生態文明的高度,重新審視原有的分離流程,同時應考慮研究尾礦壩中稀土資源的綜合分離流程。
汽車、LED燈等量大面廣的產品都能用到稀土材料,倪嘉纘建議加大在這方面的國內應用研究及開發國內市場。同時要有前瞻眼光,關注激光制冷、磁制冷等稀土材料可能應用的前沿基礎研究領域。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勝利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歷史偉業——學習習近平《論科技自立自強》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實......
9月2日,召開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下稱“服貿會”)。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興起,帶動了數字技術強勢崛起,促進了產業深度融合,引領了服務經濟蓬勃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
8月27日,詹天佑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換屆暨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芳致賀信,向會議召開表示熱烈祝......
桃起源于我國,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是我國西北桃種質資源的集中分布地,地方品種類型最為豐富。然而,該地區桃種質資源來源不明,多樣性水平不清楚,嚴重阻礙了西北地區桃種質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近日,中國農業......
......
7月22日晚間,航天英雄、中國首飛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英雄航天員、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葉光富,400余名北京市中小學生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代表齊聚中國科技館,共同參加由中國科技館聯合中國......
民政部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全國科技領域社會組織超過4萬家,其中民政部登記全國性社會組織236家、國際科技組織17家。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度,各類全國性科技學術社團開展學術研討7000余次,舉辦展覽5......
7月10日,由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國科協指導,中國科技館和中國石化主辦的“一滴油的奇妙旅行”互動科普展在中國科技館開幕。中國科協、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石化、中國科技館、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等有關方面同志出席開......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單位和6個地方、為期2年的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拉開序幕。可以認為,以此為標志,本輪改革從以“破”為主的......
本報記者杜雨萌6月21日,國資委黨委召開擴大會議,深入學習《習近平論科技自立自強》,原原本本學原文讀原著、認認真真學思想悟原理,緊密結合國資央企實際研究貫徹落實措施。會議認為,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