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3-18 13:41 原文鏈接: 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每年全國兩會,生態補償都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之一。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將目光投向重點生態功能區和重大國家戰略發展區域,建議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形成“以保護促發展,以發展優生態”的良性循環。

      重點生態功能區協調發展

      目前,我國已有676個縣(市、區)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占國土面積的53%。這些區域生態系統脆弱或生態功能重要,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弱,不具備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的條件,被列入限制開發或禁止開發區域。

      代表委員們認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為保護生態作出了積極貢獻,但大多屬于發展落后地區,僅靠自身力量無法承擔起保護生態環境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任務,亟須通過生態補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趙雨森建議,明確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短期和長期目標,短期目標包括完善中央政府生態環境保護事權的縱向轉移支付補償政策等,長期目標包括實行生態補償法制化等。同時,出臺政策補償措施,給予地方政府在資金籌集等方面的優先權,給予受償者自主創業等方面的政策優惠,逐步增強受償區居民及區域自我發展能力,從而形成多樣化的生態補償方式。

      “隨著我國生態保護向更深、更廣領域推進,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也需要與時俱進,讓生態保護受益者與保護者形成良性互動。”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梅村鎮霄坑村黨支部書記王建偉建議,加大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在項目安排上對重點生態功能區予以傾斜。建立健全生態補償逐年增長機制、生態服務保障機制、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等制度,讓群眾在生態保護中擁有更多獲得感。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毛俊鎮毛俊村黨支部書記廖仁旺建議,加大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財政、投資等政策支持,加快健全橫向生態補償轉移支付制度并監督落實,督促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嚴格執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大學林學院院長丁貴杰建議,建立林地占補平衡生態補償機制,鼓勵在全國范圍流轉占補平衡指標,將林地占補平衡費用直接用于沙化及石漠化土地、重點水源保護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建設。

      長江流域攜手共抓大保護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

      “長江保護必須上下游聯動。”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林業局副局長張洪建議,中央層面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各項政策制度,加大對長江上游地區的生態補償力度。同時,按照“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建立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制度,共同承擔生態保護任務。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財經大學貿易與環境研究中心教授李秀香建議,制定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辦法,建立和完善長江經濟帶沿江地區森林、濕地、農業、礦產、水資源等生態保護機制。沿江城市共同設立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基金,進行橫向生態補償。

      兩會期間,民革中央和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聯合提交大會發言,建議設立三江源國家級生態補償試驗區,建立以國家補償為主、地方政府補助為輔、社會積極參與的縱向與橫向相結合的生態補償長效機制。在確保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和公益屬性的前提下,探索政府購買服務、設立公益性保護基金、水權交易、碳匯交易、生態稅等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資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成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仰協在提案中呼吁,建立健全中西部飲用水水源地生態補償機制,從短期、中期、長期3個時間維度出發,制定生態補償實施方案。由政府和社會共同構建中西部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建設基金,用于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社會民生和產業轉型投入常態化等領域。

      全國人大代表、復旦大學校長助理丁光宏建議,探索建立長江上下游生態建設投入激勵和補償機制,研究設立水資源保護基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金設立和運營,調動全社會積極性和能動性。

      京津冀的利益最大公約數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5周年。5年來,京津冀生態保護率先突破。

      “要用規劃聚焦生態建設的力量,尋求京津冀地區整體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政協副主席葛會波提出,近年來,京津冀3省市聯手推進生態保護,取得了多方面進展,但也面臨諸多難題。

      葛會波建議,樹立生態產品有價理念,加快建立以中央轉移支付為主、京津冀橫向補償為補充的生態補償機制。由生態環境受益區和提供區政府共同繳納生態轉移支付基金,并按一定比例及時補充,用于京津冀區域內的飲用水源、天然濕地保護和環境污染治理。在生態涵養區探索實施“造血型”補償方式,將現有生態補償政策與生態脆弱區、環首都貧困區的援助政策相互配合,保證生態涵養區水環境質量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張家口市橋東區東望山鄉常峪口聯合總支書記郭建仁建議,建設張家口市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進一步加大政府性生態投入,建立常態化、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建立健全以縱向為主、橫向為輔的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建立永定河-官廳水庫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相關文章

    加強水生態保護,尊重自然規律

    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指標評分細則(試行)》(以下簡稱《評分細則》)。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就《評分細則》出臺的背景和主要內容等,......

    環境部:長江干流國控斷面連續3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

    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經過持續保護修復,長江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2023年1月至5月,長江經濟帶水質優良斷面(Ⅰ-Ⅲ類)比例為94.0%,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長江干流國控斷面連續3年全線達到Ⅱ類水......

    國產新星半導體巨頭崛起,實現彎道超車

    首先是長江存儲在全球擁有10,000多名員工,7000多項ZL申請。是一家以3DNAND閃存為主,涵蓋計算機、移動通信等領域的電路企業,致力于成為存儲技術的領導者。如今,作為三星、東芝這樣的高科技企業......

    水利部:2023年汛期長江流域旱重于澇

    3月28日,水利部長江委召開會商會,分析研判今年汛期長江流域旱澇趨勢,研究部署近期水旱災害防御重點工作。根據會商研判,今年汛期(4月至10月),長江流域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旱重于澇;主汛期(6月至8月)......

    湘鄂兩省五地聚焦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區域合作

    湘鄂兩省的張家界市、常德市、湘西自治州、宜昌市、恩施州五市州政協及澧水流域15個縣市區政協相關負責人,22日齊聚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共商澧水文化園建設,聚焦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區域合作。澧水是長江重要......

    代表委員聚焦“共護一江碧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091.shtm中新社武漢3月2日電題:長江保護力度步步升級代表委員聚焦“共護一江碧水&......

    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中心建成啟用

    12月31日,位于江西省湖口縣的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中心建成正式啟用,這是國內首家綜合性淡水魚科普館。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中心是一座集科普宣教、水生生物保護救助、魚類種質資源保護研究和開發等為一體......

    生態環境部: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11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表示,自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捕;自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

    第四次長江江豚科考有何新發現?專家解讀

    江豚是長江標志性的物種,尤其是在2007年白鱀豚“功能性滅絕”后,江豚就成了長江唯一的鯨豚類動物。2006年、2012年、2017年3次長江全流域江豚科學考察數據顯示,江豚種群的數量在不斷下降,保護的......

    江豚科學考察:洞庭湖口段發現較大長江江豚群體

    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第六天。今天(9月24日)13時,2022年長江江豚科考隊在長江城陵磯洞庭湖口附近江面,發現較大長江江豚群體。現場畫面顯示,數頭江豚爭先躍出水面,在這群江豚里至少看到了兩對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