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7-31 12:35 原文鏈接: 充滿差異的單細胞蛋白表達

    哈佛大學謝曉亮小組的最新研究結構顯示,蛋白的數量(綠色)與mRNA的數量(紅色)在各個細胞中有很大差異。

      科學家們近日首次實現了對物種在整個表達譜范圍內的蛋白表達噪聲測量。該項成果是單分子技術與系統生物學交互融合的典范,預示了單細胞基因表達分析時代的來臨。

      在基因表達研究領域,傳統的研究方法是在同等條件下磨碎大量細胞,然后測量基因產物的數量,例如mRNA和蛋白。然而最近的研究卻發現,看起來完全相同的單個細胞實際上表達水平完全是隨機的,存在著巨大的個體差異,科學家稱之為“噪音”。科學家們在研究單細胞生物體的“噪音”時發現,即使是基因完全相同的細胞其行為也是完全不同的。測量不同生物體內的蛋白表達噪音可以幫助科學家們了解生命的演化和功能。

      哈佛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謝曉亮小組最新的研究成果將該領域帶入了一個新的高度。 7月30日最新一期美國《科學》發表了題為《大腸桿菌蛋白組及轉錄物單分子水平測量》的論文,報道了大腸桿菌的1018個基因在單個細胞內的絕對表達數以及各個細胞間的差異,這些基因占了大腸桿菌全基因組的四分之一左右。他們還同時測量了其中137個大量表達的基因的mRNA分子數量。

      盡管在同基因組細菌群的細胞中,蛋白和mRNA拷貝數差異巨大,不過通常數量較小,難以在單分子水平上檢測。謝曉亮小組的研究人員利用自己搭建的一套全新的大腸桿菌黃色熒光蛋白融合庫,成功地實現了單個細胞內在單分子水平對整個表達譜范圍內的蛋白和mRNA的定量分析。

      該項研究有兩個驚人的發現。首先,20%的蛋白質表達水平很低,小于每個細胞一個分子。研究人員發現當表達水平較低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蛋白分布均可用兩個參數的伽瑪分布來描述,也就是mRNA的轉錄速率和每個mRNA分子表達為蛋白質的數量。而當表達水平較高的時候,分布圖被其他的外部噪音所充斥。

      作者的另一重要發現是,單細胞中某基因在某一時刻的mRNA表達拷貝數與其蛋白表達拷貝數無關,由此可見,單個細胞中的蛋白組分析與轉錄物分析是沒有關聯的。由于細胞中某些功能基因的蛋白質和絕大多數mRNA 的拷貝數都相當低,這項研究成果提供的方法將大大促進科學家對基因隨機表達和調控的理解。

      這種關聯性缺失的一個原因是mRNA分子和蛋白質分子在細胞內的壽命長短不同。mRNA 只存在幾分鐘,而蛋白質分子可以存在數個小時,大大超過細胞周期。此外,對很多細胞而言,一些蛋白的唯一來源來自于母細胞,而mRNA只是偶爾產生。這就導致了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某些蛋白質分子分配不均衡,這種現象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同樣存在。

      同一期《科學》雜志還發表了美國新澤西醫學與口腔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Sanjay Tyagi的評論文章,文章標題是“Genomics: E. coli, What a Noisy Bug”。評論認為,弄清楚大腸桿菌全基因組中相當一部分的mRNA 和蛋白表達水平以及差異性后,下一步可以做的就是研究噪音是如何隨著基因表達通道傳遞的,在這個傳遞過程中一個蛋白的數量可以影響到另一個蛋白的表達。另一個可能的研究方向是探索細胞是如何調節那些需要同步協作的蛋白質表達。科學家還可以通過研究其他相關生物體的全基因組表達,或者同一個生命體在不同條件下(例如在焦慮的時候或者衰老過程中)的表達譜,來確定噪音僅僅限制了基因表達,還是對進化選擇具有重要意義。

      背景介紹

      謝曉亮教授1984年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1990年獲得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博士學位,1990至1992年在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至1999年擔任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資深科學家,1999年轉至哈佛大學任教至今。謝曉亮教授是世界知名生物物理化學家,現任哈佛大學化學及化學生物學系教授(Mallinckrodt Professor of Chemistry),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長江特聘講座教授和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客座教授。

      謝曉亮教授是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和相干拉曼散射顯微成像的開拓者之一,他的工作對于深入理解酶反應動力學及活細胞中的基因調控奠定了基礎。謝曉亮教授2008年當選為美國科學與藝術院院士并獲得德國雷賓赫應用激光技術獎,2009年獲得美國能源部勞倫斯化學獎。謝曉亮教授還是美國物理學會Fellow,美國生物物理學會Fellow,美國科學促進會Fellow,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座教授。2010年,謝曉亮教授在北京大學創建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并擔任中心主任。

    相關文章

    新型脂質系統可以減少mRNA疫苗的副作用

    新的脂質輸送系統旨在提高效力和減少副作用。正如任何營養師都會告訴你的那樣,有些脂肪是有益的,在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兩種COVID-19疫苗中發現的小脂質球也是如此。這些被稱為脂質納米粒(LNPs)的微小......

    疫苗進入mRNA時代:解密“運載火箭”核酸脂質納米粒

    近段時間,新冠病毒南非變種奧密克戎來勢洶洶,針對這種變異病毒的疫苗開發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其中頗受關注的當屬mRNA疫苗。一些知名制藥企業表示可以迅速針對新變種調整mRNA疫苗,在100天內即可交付首批......

    mRNA工藝技術平臺之mRNA制劑

    mRNA疫苗或藥物的生產工藝,主要分為質粒DNA原液制備、mRNA原液制備、mRNA制劑制備三個階段。本文討論第三階段的工藝平臺,也是當前挑戰最大的環節。關鍵的制劑技術突破解決了mRNA的成藥性問題,......

    mRNA疫苗興起,多家領域巨頭完成最高3億融資

    新冠疫情將核酸藥物mRNA疫苗推上風口浪尖,資本助力國內相關企業快速跟進。核酸藥物領域因此成為近兩年增長最快的生物醫藥細分領域。mRNA疫苗在疫情中出色的表現吸引了大量投資人的關注,同時也帶動整體細分......

    疫苗用mRNA遞送系統性能的決定因素

    mRNA遞送系統性能的決定因素是多因素且相互作用的,包括:(1)它們遞送到適當細胞并有效釋放mRNA到細胞質翻譯機制的效力或能力;(2)它們的佐劑性,可增強免疫應答;(3)將注射部位過度炎癥或全身分布......

    7.8億美元|默克收購LNP界專家,開拓mRNA市場新領域

    領先的科技公司默克公司已簽署最終協議,以約7.8億美元現金收購生物制藥合同開發和制造組織(CDMO)的Exelead。Exelead專注于復雜的注射制劑,包括基于脂質納米顆粒(LNP)的藥物遞送技術,......

    Nature子刊:董一洲團隊開發仿生納米顆粒遞送mRNA

    針對T細胞共刺激受體的抗體目前已被開發用來激活T細胞免疫,并在癌癥免疫治療中應用。然而,腫瘤浸潤性免疫細胞往往缺乏共刺激分子的表達,這可能阻礙抗體介導的免疫治療。癌癥免疫治療包括多種刺激抗腫瘤免疫反應......

    LNP,大成功:KNAUER榮獲柏林勃蘭登堡大學創新獎!

    KNAUER中國總代理:北京綠綿科技有限公司,作為KNAUER中國區總代理商,全權負責KNAUER的銷售、技術及售后服務工作。售后服務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KNAUER研發生產的碰撞噴射......

    利用新冠疫苗平臺技術實驗性mRNA艾滋病疫苗前景看好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的科學家表示,一種基于mRNA的實驗性HIV疫苗在小鼠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顯示出希望。發表在《自然·醫學》上的該項研究表明,這種新型疫苗是安全的,并能引發針對H......

    mRNA細胞溶質傳遞的病毒模擬細胞膜涂層納米顆粒的研發

    隨著納米技術的飛速發展,納米給藥已成為現代醫療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納米藥物的一大挑戰是細胞攝取藥物后有效的內體逃逸,因為大多數藥物載荷需定位于除內體外的亞細胞結構后發揮活性,而病毒可以通過內吞作用后引......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