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材料產業已站在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風口浪尖。當前我國新材料產業必須及時把握技術領先優勢,盡快將成熟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成果,轉化為應用產品,同時還要秉持“質量”和“環保”的立業之本,逐步開展光子材料等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工作。
今年初,新材料產業發展迎來重大利好消息。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制定的《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正式印發,提出到2020年,先進基礎材料總體實現穩定供給,關鍵戰略材料綜合保障能力超過70%,前沿新材料取得一批核心技術專利,部分品種實現量產。
新材料產業利好不斷
工業制造,材料先行。以深圳為例,在《中國制造2025深圳行動計劃》中,深圳已將推進新材料的研發及產業化納入重點領域。此外,深圳市出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新材料更是被列為深圳五大重點發展方向之一。據悉,到2020年,深圳新材料產業規模有望達到2300億元。
“如今,新材料產業已站在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風口浪尖。”作為福建省“雙百計劃”材料科學家,同時也是第二屆“海科杯”全球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大賽“新光波導反射材料”獲獎者的趙靖國表示,當前我國新材料產業必須及時把握技術領先優勢,盡快將成熟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成果,轉化為應用產品,同時還要秉持“質量”和“環保”的立業之本,逐步開展光子材料等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工作。
趙靖國指出,新材料是當今世界新技術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相對于傳統材料而言,新材料是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基礎和先導,是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支撐。同時,新材料產業本身也是戰略型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水平日益提高。據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我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已由2010年的0.65萬億元增至2015年的近2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24%。業內人士預計,到2020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總值將超過6萬億元。
光子材料成產業升級契機
隨著新材料產業投資的如火如荼,全力打造生態型、環保型的新光波導材料也成為了全面帶動我國新材料產業升級的重要契機。
趙靖國表示,在我國,光子材料有研制平臺,有技術突破基礎,更有無限發展空間。作為新材料領域的黑馬,光子材料極具發展潛力。他強調,我國必須及時引進在光子材料領域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新光波導材料技術和專家,共同全面投資新光波導材料的應用研發、生產、經營。
“與世界總體水平相比,我國新材料產業,基本還處于成長和追趕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較大差距。”趙靖國認為,“十三五”時期,國家將采取各種措施,鼓勵支持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各地發展新材料產業積極性很高,新材料產業的增速,將超過以往任何時候。
“為了迎合產業增速,我們要抓緊建立我國的光子材料生產基地,同時成立光子材料研究院,全面打造光子材料產業孵化基地,填補我國國內新材料產業的制造空白。”據了解,趙靖國研究團隊目前已成功開發出可投產的兩種新型光波導材料:一是可見光全光譜反射微晶材料,主要用于在自然光環境下的高亮度、高對比度視頻投影材料;二是具有抗紅外輻射能力的阻熱微晶材料。
隨著這兩種新型光波導材料的落地應用,我國目前新型光波導材料產業正在健康有序地發展起來。
對于基于新物理原理、新功能材料和新技術,在信息和其他相關領域有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的新型光子學材料等前沿新材料,趙靖國認為我們必須及時開展前沿領域標準預研究工作,協調、優化關鍵技術指標,緊密跟蹤國際新材料技術標準發展趨勢,提前做好標準布局。這樣我國的光子材料產業在未來才能真正融入全球化戰略并書寫新篇章。
“如今,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既面臨著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在專利、人才、資金等方面的競爭壓力,又兼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帶來的重大機遇,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但毋庸置疑的是,‘十三五’時期將是我國新材料業由大變強的關鍵時期。”趙靖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