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8-15 11:28 原文鏈接: 光熱發電未來市場將達千億多上市公司提前布局

      早在兩年前太陽能行業“十二五”規劃出臺伊始,市場對于光熱發電潛在的商業前景就做過充分展望。據中信證券研究報告分析,按照“十二五”規劃擬定的到2015年和2020年光熱發電裝機分別達1吉瓦和3吉瓦的目標數字,以當前國內光熱發電3萬元/千瓦的綜合投資成本進行測算,“十二五”末1吉瓦的裝機規模將創造300億元的市場空間,而到2020年這一市場規模可達1000億元的級別。

      根據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研究,我國太陽能熱發電裝機潛力約為16000吉瓦。這意味著光熱發電產業真正大規模發展后的市場潛在空間將突破萬億元以上。

      劉曉冰介紹,國內光熱發電行業起步相對較晚,到目前尚未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這也決定了未來可觀的市場蛋糕,在“烹飪”過程中,產業各個環節“成熟”的節奏各不相同,市場釋放節奏的快慢也有差別。

      據權威光熱市場研究機構CSP PLAZA統計,中國國內當前已經有所推進的重點商業化光熱發電項目近25個,總裝機近1600兆瓦。由于兆瓦級的光熱電站初始投資動輒以億元計,眾多民營資本望而卻步,上述25個示范項目多數被傳統五大電力所囊括。

      但仍有一些資金量充裕的民企進入其中,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標桿。例如上述獲得國家第一個核準上網電價的青海德令哈50兆瓦項目,其項目開發商便為杭州中控集團子公司。該項目一期10兆瓦電站已經并網發電,并成為國內首個并網發電的光熱電站。業內普遍預計,一旦上述1.2元/度上網電價正式核定,該項目將隨著后期裝機規模擴大,而成為國內首個成功商業化運行的標志性項目。

      一些上市公司也已提早布局光熱發電的浩瀚商海之中。近期備受關注的中小板公司首航節能,其依托于中科院電工所專家研發的技術,早在2012年8月就斥巨資設立子公司,專注于太陽能光熱電站EPC總承包。去年9月,首航節能全資子公司敦煌首航節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獲得甘肅省發改委復函,同意由該公司開展敦煌1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項目前期工作。按照業內預計,該項目有望被納入國家發改委后續1吉瓦示范電站陣營,獲得國家核定的示范上網電價。

      興業證券研究員分析稱,在國家電價補貼下,上述示范項目前期巨額初始投資給開發商帶來的資金壓力將得到緩解。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前期示范項目運行積累的技術儲備和項目運行經驗,將為這些公司未來在千億元甚至萬億元的光熱發電市場藍海遨游時積蓄超越其他同行的長期優勢地位。

      該研究員表示,從產業鏈角度分析,任何新興產業從起步到成熟,其上游的制造業必定也將率先崛起。這一點在風電、光伏等行業已有驗證,未來的光熱發電也不例外。

      根據興業證券整理統計,目前的A股市場上,進入光熱發電制造業領域的上市公司不下5家,主要涉及上游光熱發電主要設備包括采光鏡、集熱管和導熱介質等的制造。例如,杭鍋股份早在幾年前便向杭州中控太陽能增資5000萬元獲得20%股份,而隨著杭州中控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獲得1.2元/度的上網電價,項目商業化運作后的收益必將被杭鍋股份分得。航空動力和三花股份也均在碟式太陽能熱發電關鍵裝置領域耕耘數年。而金晶科技則在2003年通過與美國PPG公司進行戰略合作的方式,涉足光熱發電的基礎部件超白玻璃的生產領域。

    相關文章

    太陽能界面蒸發技術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人工環境節能技術研究室董凱軍團隊在相變蓄熱材料強化太陽能界面蒸發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太陽能-熱能......

    微米級太陽能電池,在這所世界級大學誕生

    這是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開發的一款超薄太陽能電池,整個結構只有2~3微米厚。傳統的太陽能電池都比較笨重,像一塊厚厚的板↓而這款超薄太陽能電池可不簡單!MIT的研究人員打破常規,開發出一種可......

    超輕太陽能電池可將物體表面變為電源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工程師在最新一期《小方法》雜志上刊發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款超輕太陽能電池,可快速方便地將任何表面變為電源。這款比人頭發絲還纖薄的太陽能電池黏附于一塊織物上,重量僅為傳統太陽能......

    空間站將為未來空間太陽能電站提供在軌技術驗證

    2022年中國航天大會正在海口舉行,中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在今天舉行的空間太陽能電站專業論壇上表示,中國空間站將為未來空間太陽能電站提供在軌技術驗證。楊宏介紹,當前中國空間站已完成三艙T字基本構型......

    提高三乘積,讓可控核聚變走向現實

    依托現有核科技工業體系,凝聚核工程領域具有專業經驗和技術基礎的相關研究單位和企業,逐步搭建聚變能的技術開發體系和工業體系,集中力量開展核聚變工程和技術攻關,再經過三十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到2050年左......

    《自然》最新論文:全球化生產或令太陽能更便宜

    中新網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氣候政策研究論文指出,整合全球的太陽能電池供應鏈或能讓太陽能更便宜。該研究顯示,與限制外部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廠商供應的國有......

    4萬億元!歐盟推出能源計劃大力發展光伏和新能源汽車

    9月23日,歐盟將制定“能源系統數字化”計劃,并將于下周正式公布。該計劃將要求歐盟在2030年前在基礎設施方面投資5650億歐元(約合5560億美元),以實現其綠色計劃,并結束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

    特色農產品太陽能聯合干燥裝備研發成功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資源昆蟲產品加工團隊以特色農產品(蜂花粉)為研究對象,基于多傳感技術,通過多參數在線監控和實時反饋系統,創制了一套真空管太陽能—電力聯合智能干燥裝備,可實現太陽能聯合干燥......

    國產大型太陽能無人機“啟明星50”首飛成功

    9月3日,由航空工業一飛院研制的“啟明星50”大型太陽能無人機在陜西榆林首飛成功。“啟明星50”大型太陽能無人機于17時50分起飛,空中飛行26分鐘,于18時16分平穩著陸,順利完成首飛任務,飛機狀態......

    天大聯隊獲中國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賽總成績第一

    8月8日至14日,中國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SDC)決賽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舉行。來自天津大學、清華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等10個國家29所建筑名校組成的15支聯隊同場競技。天津大學聯隊(TeamTi......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