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D試驗介紹:
PPD試驗即結核菌素試驗。是基于Ⅳ型變態反應原理的一種皮膚試驗,用來檢測機體有無感染過結核桿菌。凡感染過結核桿菌的機體,會產生相應的致敏淋巴細胞,具有對結核桿菌的識別能力。當再次遇到少量的結核桿菌或結核菌素時,致敏T淋巴細胞受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會釋放出多種可溶性淋巴因子,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巨噬細胞在局部集聚,導致浸潤。約在48-72小時內,局部出現紅腫硬節的陽性反應。若受試者未感染過結核桿菌,則注射局部無變態反應發生。
PPD試驗正常值:
硬結平均直徑如小于5mm為陰性,大于等于5mm小于20mm為陽性反應[5-9mm為弱陽性(+),10-19mm為陽性(++)],20mm以上(+++)或局部有水皰、壞死、淋巴管炎均為強陽性。與舊結核菌素一樣,TB—PPD試驗除引起局部反應外,偶可引起全身反應,但較前者少見。
陰性(-):硬結平均直徑如小于5mm;
弱陽性(±):硬結平均直徑5-9mm;
陽性(+):硬結平均直徑10-19mm;
強陽性(++):硬結平均直徑20mm以上。
PPD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有些風濕性疾病與結核感染密切相關,例如結節性紅斑、結核感染引起的反應性關節炎等,有時需要在治療風濕性疾病的同時進行抗結核治療。判斷是否存在結核感染的重要指標之一是PPD試驗。
需要檢查的人群:嬰幼兒常用于卡介苗接種的選擇和監測;結核感染人群;風濕性疾病與結核感染密切相關的疾病患者均可檢測。
PPD試驗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初次感染結核菌4-8周以內、重度營養不良、惡性腫瘤、機體免疫缺陷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癥、艾滋病)、免疫抑制劑使用者等,個別老年人因機體變態反應功能低下也常呈陰性反應。因此陰性結果不代表正常。
檢查前禁忌:發熱和發燒時最好不要做試驗,以免造成假陽性。
檢查時要求:72小時后陰性反應及一般陽性反應(皮丘>5mm不超過10mm)者可恢復正常生活。強陽性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給預防性治療。如局部有水泡要注意保護創面,必要時用紗布覆蓋。
PPD試驗檢查過程:
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程序進行。采用Mantoux法。選用1ml容量的蘭芯注射器,4-5號針頭,不宜太長,前臂掌側中下1/3處為最佳(此處皮膚薄嫩,反應敏感易觀察)。避開疤痕,血管和皺褶。用75%酒精消毒局部皮膚,以皮內注射法將PPD 0.1ml(含5個結素單位)緩慢注入,注射深度要合適,劑量準確時局部可出現7-8mm大小的圓形橘皮樣皮丘(有毛孔出現),不要在注射部位按壓揉搓和肥皂刺激,72小時內禁止洗澡,洗臉時盡量避開注射部位,盡可能避免用激素類的藥物,如果有其它反應請到有關醫院檢查處理。注射后48與72小時觀察結果,用卡尺測量硬結縱橫直徑,硬結平均直徑=(縱徑+橫徑)/2。
相關疾病
尋常狼瘡,原發性皮膚結核綜合征,瘰疬性苔蘚,潰瘍性皮膚結核,食管結核,肺結核,頸部淋巴結結核,類風濕性關節炎
相關癥狀
淋巴結結核,紅斑結節,類風濕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