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沙里泰醫學院日前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發現免疫系統的巨噬細胞在一天中有自己的“作息”規律。醫生可根據這種規律,在一天中藥效最佳且副作用最低時讓風濕或哮喘患者服藥。
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是身體中的“守衛細胞”,能夠認出引發炎癥和發燒等生理反應的細菌內毒素的結構,進而分解和吞噬它們。研究人員利用基因技術,用熒光素酶為實驗鼠的脾臟、淋巴結和腹膜的巨噬細胞基因做標記,觀察受內毒素刺激后巨噬細胞分泌物TNF-a和IL-6的情況。
研究人員發現,插入熒光素酶的巨噬細胞的亮度在一天中隨時間波動,這表明巨噬細胞每天的基因活動有特定節奏,并不依賴動物體內系統性的糖皮質激素和脾臟細胞的周期性波動,而且其不同基因的每天活躍時間也不盡相同。
研究人員說,根據巨噬細胞的這種“作息”規律,風濕和哮喘等患者的病痛也會波動。醫生可據此針對病情,確定藥效最佳且副作用最小的服藥時間。
威爾康奈爾醫學院陳水冰教授、楊柳柳(現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研究員)等人在CellStemCell期刊發表了題為:Humanvascularizedmacrophage-isleto......
由中國食藥促進會疫苗及生物制品質量評價與標準專業委員會組織全國30多家企事業單位共同編制的《基于mRNA-LNP技術的(細胞)免疫治療產品開發指南》(T/FDSA0055—2024)團體標準于近日正式......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王海、聶廣軍、重慶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冉海濤等人在Nature子刊NatureNanotechnology上發表了題為:Metal-ion-chelatingphenylalanine......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最致命的原發性腦腫瘤之一,但其診斷和治愈性治療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2024年8月19日,東華大學李靜超團隊在Advanced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Neutrophil-......
如今,鴨子已經成為中國人餐桌上重要的肉制品。據統計,我國肉鴨的年出欄量已超過40億只,鴨子成為我國肉類產品的第三大來源。但長期以來,鴨用疫苗品種不全,特別是多種新發疫病仍無疫苗可用,成為制約我國養鴨業......
腫瘤免疫微環境在影響癌細胞免疫逃逸和轉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癌細胞的轉移通常要求降解與重構微環境中的胞外基質。過去相關研究主要側重于生物化學層面,微環境中物理因素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尚未探索,特別是細胞外......
在人體復雜的免疫系統中,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既能有效清除“異己”,又能避免誤傷“友軍”。然而,這種平衡有時會被“狡猾”的腫瘤細胞所利用,逃脫免疫系統的監視。CD47-SIRPα免疫檢查點就是人體內的......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圣安東尼奧健康科學中心科學家創建了一種人源化小鼠模型,這是首個具有完整功能性人類免疫系統的動物模型。研究成果將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免疫學》雜志上。新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創造一種具有完全發......
急性感染通常伴隨著食欲減退(或厭食)和嗜睡等“疾病行為”,這些“疾病行為”看似簡單尋常,但其實際上是由免疫系統介導的一套精心調控的代謝適應性反應所介導的結果。人體產生和感知“疾病行為”的目的是優化免疫......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陽大海教授課題組從魚類組織駐留細胞的角度,解析訓練免疫激活緩解機體感染性器官損傷的分子機制,豐富了對于訓練免疫效應細胞類型及調控信號的理論認知,為基于訓練免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