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3-29 10:53 原文鏈接: 全國排名前十的名校獲捐1億元打造醫學人工智能

      上世紀50年代技術萌芽到70年代正式參與到醫學診斷中,醫學人工智能已經快成為醫療科技進步的代名詞。人工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領域的不斷進步,以及在醫療領域不斷興起的創業潮,都在對現代醫學的發展進程產生重大影響。

      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大事件不斷。IBM自2006年開始研發Watson、2014年谷歌成立收購DeepMind,而在2016年,又因AlphaGo和李世石對弈、Google、Facebook、Amazon、IBM和Microsoft宣布成立AI合作組織等產生的大事件效應,都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有著深遠意義,也促使該領域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創業潮。

      據CBI報告顯示,2016年550家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共獲得50億美元投資。Gartner副總裁Tracy Tsai則進一步預測,到2020年,人工智能將產生 3000 億美元的商業價值。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的創業項目數量在逐年增加,中國出現了數家值得關注的初創公司,甚至知名高校也跨入這個領域。

      名校構建中國首個開放式醫學人工智能平臺

      2017年3月25日,中國著名學府浙江大學宣布成立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中國人工智能科學帶頭人、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教授帶頭成立專家委員會,并在浙江大學和杭州灣信息港同時掛牌。中心宣布將通過“產學研”一體化模式,構建中國首個開放式醫學人工智能平臺。

      浙江大學在醫學人工智能方面有著足夠的底氣,其計算機學院下設的人工智能研究所是中國最早的人工智能研究機構之一。在2016年國家科技獎評選中,浙江大學有9項獲獎位列全國高校第一,在醫藥學、工學及信息科學等領域的能力國內領先,醫學部各附屬醫院是國內臨床醫學的佼佼者。

      據動脈網(微信號:vcbeat)了解,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將依托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信息學院、醫學院、藥學院、生儀學院等相關院系及附屬醫院的科研實力,提升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整體水平。

      重點研究在臨床大數據、影像學和基因組學上的醫學人工智能共性關鍵技術,重點搭建醫學人工智能服務平臺,培育醫學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環境和第三方醫學人工智能服務企業,建立多學科多機構協同創新機制,形成相關行業規范標準,打造醫學人工智能高等教育體系等。

      為了支持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發展,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成立專家委員會、計算機學院吳健教授為中心負責人成立核心研發團隊,并配備相應運營和管理輔助人員,同時為中心提供一定數量的博士及碩士研究生名額,推進醫學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

      與此同時,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同時具備科研平臺屬性和產業轉化平臺屬性,它不僅是醫學人工智能科研中心,還面向浙江大學附屬醫院及全國醫療機構和學科帶頭人開放技術合作和應用合作,實現與醫療機構診療經驗、學術研究、臨床數據的對接,尋求科研成果向產業成果的轉化,并以產業發展反哺科研工作,實現產學研的協同。

      “我們會利用浙江大學基礎優勢,以開放姿態和各大醫療機構及學科帶頭人合作,打通數據源,建立多學科、多機構協同機制,爭取早日在醫學人工智能的關鍵性技術上取得突破。”吳朝暉校長表示。

      優化醫療服務體系,應用場景廣闊

      人工智能正在成為全球競爭的技術制高點,并于2017年首次進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中的大規模應用始于2011年,目前在虛擬助理、醫學影像、藥物挖掘、營養學、生物技術、急救室/醫院管理、健康管理、精神健康等領域均有涉及。

      由此可見,醫學人工智能擁有巨大發展前景。以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為藍本的高校機構,對于加速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加快重大疾病防控技術突破、占據生物醫學相關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的主導權、保護醫療健康數據安全、優化醫療服務體系均具有真實價值。

      而醫學人工智能的應用,將有助于改善醫療服務體系面臨優質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基層醫療機構和醫生服務能力不足、以疾病治療為中心的“被動醫療”服務模式等諸多現狀,優化醫療服務體系。

      微醫捐贈了1個億,原因是……

      在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發布會現場,我們又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微醫。微醫向浙江大學捐贈1億元人民幣支持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發展。

      微醫為什么會向浙江大學捐贈,支持浙江大學創建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微醫董事長兼CEO廖杰遠向動脈網記者道出了背后的原因。

      廖杰遠認為,許多人對醫學人工智能的理解是碎片性的。醫學人工智能的核心有三要素:數據源、技術能力和應用場景。不少醫學人工智能企業都是從技術開始,但是技術和算法模型,都是通用的,關鍵還在于后天的“教育”。

      首先,有沒有大數據源,不斷訓練它,讓它越來越智能。從一個病種、病程、病點開始,到能夠成為醫生的助手,這就不是單點行為,一定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的后端,數據源在醫院,在各種電子病例里;

      其次,醫學人工智能形成的醫學能力,要有各個醫學學科的能力,這樣才能形成真正的服務體系;

      最后,要有不同的應用場景。醫院、醫生、患者都是不同的應用場景,三者打通才能成為真正的醫學人工智能平臺。

      如果這個平臺只依靠一家企業,或者只依靠某一家機構都比較困難。而浙江大學的條件是絕無僅有的,浙江大學的醫、工、信的能力都很強,1981年就開始做人工智能研究,有深厚的底蘊。其校長吳朝暉教授更是人工智能的專家,1991年曾到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深造兩年,一直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

      因此,從條件上來說,浙江大學可以牽頭籌建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但高校的每筆經費運用都有指向性,浙江大學要集中大力量來專注醫學人工智能,也很需要人力和資金的支持。微醫捐贈的1億萬,正是從資金上推動了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發展。

      當然,僅僅是微醫捐的錢是不夠的,國家也需要有相應的配套,還需要更多的機構參與,才會形成足夠的力量推動這件事。

      形成醫學人工智能的“中國力量”

      在中國面臨大專家、大醫生稀缺,基層醫療資源薄弱的現狀下,醫學人工智能的大跨步前進給我們憧憬了一個可期待的未來。睿醫人工智能中心出現在這個時間節點,有它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正如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所想,我們也期待類似睿醫人工智能中心這樣的高校科研機構承擔起建立自主知識產權的醫學人工智能核心的能力,以此創建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醫學人工智能引擎,并與各大醫療機構、各學科專家及產業界合作,形成醫學人工智能的“中國力量”。

    相關文章

    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任務揭榜優勝單位公示

    根據《關于組織開展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任務揭榜工作的通知》(工信廳聯科函〔2021〕247號),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注冊司對揭榜攻關成果開展了測評工作,初步遴選出104家揭......

    NatureBiomedicalEngineering:人工智能創造了新抗生素

    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能開發了一種更安全、更有效的抗生素,這種抗生素在動物試驗中表現出了希望。這種新方法可以加速抗生素耐藥細菌感染治療方法的發明。一個類似于ChatGPT的人工智能的大型語言......

    人工智能新模型可解碼DNA隱藏“語言”

    DNA包含了維持生命所需的基礎信息。理解這些信息是如何存儲和組織的,一直是20世紀最大的科學挑戰之一。現在,借助GROVER這一基于人類DNA訓練的新型大型語言模型,研究人員有望解碼基因組中隱藏的復雜......

    人工智能治理到“賽點”,“領先的追趕者”如何應對

    8月1日,歐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新華社報道稱,該法案是全球首部全面監管人工智能的法規,標志著歐盟在規范人工智能應用方面邁出重要一步。歐盟率先出臺《人工智能法案》意味著什么?它會對中國產生怎樣的......

    人工智能新模型可解碼DNA隱藏“語言”

    DNA包含了維持生命所需的基礎信息。理解這些信息是如何存儲和組織的,一直是20世紀最大的科學挑戰之一。現在,借助GROVER這一基于人類DNA訓練的新型大型語言模型,研究人員有望解碼基因組中隱藏的復雜......

    人工智能新模型可解碼DNA隱藏“語言”

    DNA包含了維持生命所需的基礎信息。理解這些信息是如何存儲和組織的,一直是20世紀最大的科學挑戰之一。現在,借助GROVER這一基于人類DNA訓練的新型大型語言模型,研究人員有望解碼基因組中隱藏的復雜......

    用AI自動設計芯片?計算所取得重要進展

    芯片設計是一項非常挑戰且耗費人力和資源的工作——通常需要由工程師團隊編寫代碼,然后在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的輔助下生成電路邏輯;針對人工編寫的代碼,工程師團隊需反復對其進行迭代的功能驗證和性能、......

    人工智能新模型可解碼DNA隱藏“語言”

    DNA包含了維持生命所需的基礎信息。理解這些信息是如何存儲和組織的,一直是20世紀最大的科學挑戰之一。現在,借助GROVER這一基于人類DNA訓練的新型大型語言模型,研究人員有望解碼基因組中隱藏的復雜......

    人工智能新模型可解碼DNA隱藏“語言”

    科技日報北京8月6日電 (記者張佳欣)DNA包含了維持生命所需的基礎信息。理解這些信息是如何存儲和組織的,一直是20世紀最大的科學挑戰之一。現在,借助GROVER這一基于人類DNA訓練的新型......

    OpenAI又地震:ChatGPT負責人離職

    OpenAI內部仍動蕩不安,ChatGPT的兩位重要負責人選擇離開。8月6日,AI(人工智能)巨頭OpenAI聯合創始人約翰·舒爾曼(JohnSchulman)在X(推特)發文表示,將離開OpenAI......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