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由中國科技館主辦、重慶科技館主承辦,全國30余家科普場館共同參與的2022年“雙進”服務“雙減”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在重慶科技館圓滿收官。本年度聯合行動聯動全國科技館400余座次,為公眾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優質科普活動1800余場,服務公眾7200萬余人次。
2022年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開設“天宮課堂”“筑夢航天” “禮贊科學家”“低碳減排”“科學嘉年華”“同上一堂科學課”“致敬大國工匠”“科學你我他”八個分主題,將一系列最新科技成果成就變得觸手可及,公眾得以體驗“上天入地”的奇妙科學之旅。
2022年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部分活動現場(中國科技館供圖)
同時,2022年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通過大協同、大聯合的方式,加大整合場館、專家、高校、科研機構等社會資源力度,充分發揮聯合行動的品牌效應和聚合功能,凸顯了“連接·共享·服務”的活動理念。例如江西省科技館、江蘇省科技館、重慶科技館、四川科技館等場館,大力整合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專家資源,搭建專家參與科普的平臺,邀請中國科學院、同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家為公眾開展科普講座;福建省科技館依托“科技館總分館制”優勢,整合核電科技分館和數字農業分館等專業場館資源,加強與分館資源融合共享,開設“迷你菜園”主題展覽,傳遞綠色理念,引導公眾踐行“低碳減排”。
中國科技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錢巖在收官活動致辭中表示,今年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積極織密優秀科普資源的“服務網”,充分發揮現代科技館體系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廣泛開展社會需要、群眾喜歡、影響力大、服務面廣的系列科普活動,進一步推動了科技館體系大聯合大協作新科普格局的構建,探索出一套更加開放協同、多元參與的新模式,形成了國家館引領、省館牽頭、多館聯動的新機制。今后,全國科技館將樹立大科普理念和新型科普觀,依托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這一平臺,繼續充分發揮科技館體系的協同組織優勢和科普場館的科普服務功能,加強各場館間的聯合協作以及優質科普資源的共建共享,讓更優質、更豐富的科普展覽和科普活動惠及全體人民,為推動公共科普服務普惠共享、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作出更大貢獻。
5月8日,河南省科技館與青海省科技館在西寧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河南省科協黨組書記王新會,青海省科協黨組書記王曉英,河南省科協二級巡視員、組織人事部部長馮愛萍出席會議并鑒簽。王新會指出,科技館是科協履......
湖北2024科普迎新春暨“百名院士進百校講科普”首場報告會12日在武漢啟幕,來自武漢經開外國語學校、黃岡市金鋪中學、鄂州市實驗小學、恩施市杉木壩村小學的2000余名師生代表,線上線下共享科普盛宴。據介......
近日,2023年科普中國智庫論壇暨第三十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以下簡稱“論壇”)在廣州舉辦。中國科協老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齊讓出席論壇并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
當88歲院士成為50多萬人的“寶藏博主”,這會催生怎樣的“化學反應”?答案是:會帶動更多嚴肅知識“活”起來,會點燃更多人對科學的興趣。今年9月,“科學與中國”20周年大會暨“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在......
烏鎮世界互聯網科技館于11月7日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永久會址浙江桐鄉市烏鎮鎮開館,這是全球首個以互聯網為主題的大型科技館。巨大的機械翻轉墻展示著全球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數據,13米高的書頁藝術影像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081.shtm直播時間:2023年10月12日(周四)18:0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科學網微......
9月17日,2023北京中外科技館館長對話會在京舉行。來自巴基斯坦、泰國、文萊、馬耳他、克羅地亞等國和上海、內蒙古、澳門地區等近20家國內外科技場館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數字時代科技館建設發展之路。......
9月2日,“科學與中國”20周年大會暨“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活動并作“科學與中國”20周年總結與展望報告。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李曉紅,科技部......
8月22日,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的陳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成立三周年暨院士科普工作室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孝平、桂建芳、鄧子新、孫和平、丁漢、徐紅星,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等7名院士聯名發起倡議,號召......
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當天,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騰訊推出系列科普活動,以公眾喜聞樂見的創意形式,讓藏羚羊、大熊貓、東北虎、海南長臂猿、黃腹角雉等國家公園旗艦物種,借助騰訊天琴實驗室MU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