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浙江大學宣布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系)成立。之前,“腦科學”本科專業在國內尚屬空白。這是全國首個將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段樹民被任命為首任院長。
段樹民對《中國科學報》表示,加強腦科學和腦醫學人才培養有其迫切性。國際上大部分一流大學均開設神經科學本科專業,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布郎大學、加州理工等知名大學,而國內神經科學本科專業仍屬空白。我們迫切需要建立國內第一個“腦科學”本科專業,采用本-博貫通培養模式,以基礎和臨床結合、“醫工信”結合的方式,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大腦是人體最復雜和最具挑戰性的領域,腦醫學診斷和治療技術的發展更需要復合型醫學專家的深度參與。”段樹民說。腦醫學(包括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精神科、醫學心理等)是既高度專業又需要高度交叉學科背景的學科,目前國內外還沒有對腦醫學專科醫生從本科階段就進行針對性全面定向培養的體制。
此外,段樹民還表示,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精神心理疾病已經成為影響國民健康的最重要問題。而我國精神科、心理科醫生缺口巨大。
據了解,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將下設生物學(神經生物方向)和臨床醫學(神經精神醫學方向)兩個本科專業。在基礎腦科學和臨床腦醫學教育的基礎上,加強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精神心理等領域的知識教育,培養具有復合型知識背景的腦科學和腦醫學的杰出人才。
據悉,腦科學研究作為事關未來發展的重大科技領域,已經成為我國參與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重點,浙江大學已在去年啟動實施“雙腦計劃”,推進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研究會聚融合。
“頭腦一熱,我就答應了。”這就是邱收與他人生中第一篇學術代表作結緣的時刻。2019年底,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以下簡稱腦智中心)徐春研究員正籌劃著“放大招”:為大腦中大名鼎鼎的海馬區......
作為研究人類認知功能機制和模擬人類腦部疾病的理想模型,獼猴在遺傳學、生理學和腦結構上與人類高度相似。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在獼猴腦部空間組織架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繪制出......
經過5年建設,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學家計劃項目取得實效,一批“從0到1”的科研成果從校園實驗室走進現實:建成全球稀缺的大動物轉基因制備、飼養和實驗操作平臺,為腦科學、呼吸系統及其相關醫學研究等提供關鍵支......
12月8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熊志奇研究組聯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臨港實驗室,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ScienceRevie......
10月4日,《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ScienceReview)在線發表了題為DecodingEffectsofPsychoactiveDrugsinaHigh-DimensionalSpa......
大腦由哪些細胞組成、這些細胞的空間分布有什么規律,是腦科學的基本問題。7月12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題為《單細胞空間轉錄組揭示獼猴大腦皮層的細胞類型組成及分布規律》的研究論文,發布......
你了解你的大腦嗎、大腦到底有多奇特、腦科學轉化有哪些“鴻溝”……5月26日,中國北歐數字醫學全球創新論壇圍繞上述問題展開了探討。作為2023中關村論壇的平行論壇,中國北歐數字醫學全球創新論壇今年的主題......
“為什么腦科學這么吸引人,因為它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需要大家去解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開門見山說。一場科學會議,吸引到了包括蒲慕明在內的60多位院士專......
“為什么腦科學這么吸引人,就是因為它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還需要大家去解決。”4月20日,2023松山湖科學會議在廣東東莞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在大會報告......
如何跨越成果轉化“死亡谷”,是腦科學領域產業化面臨的難題。3月17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深圳理工大學(籌)聯合舉辦了第三期蝴蝶沙龍—腦科學前沿與腦未來產業專場。本次沙龍聚焦腦科學領域前沿技術、亮點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