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2020年度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全國共新增54個學位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量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授權交叉學科位列其中。這是我國首個量子科學與技術方向的博士學位授權點,也標志著該校在量子科技領域的學科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并邁入了系統布局、成熟發展的新階段。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國內率先開展量子信息科學研究,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和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數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等在內的交叉學科,該校量子科學與技術方向相關專業成為國際著名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之一,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大批高素質科技人才。此外,該校建有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等一批高水平研究基地,為量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人才培養提供了一流支撐體系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其中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有1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的有3項。
該博士授權點的獲批,對促進量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發展,提升量子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數量等均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該校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布局和推進一流學科和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培養量子科技領域的領軍人才與產業急需的高層次人才,持續攻克量子科技領域瓶頸技術,搶占量子科技發展戰略制高點,努力為國家在新一輪科技競爭中走在世界前列作出更大貢獻。
記者7月1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日前,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陸朝陽、曹原應邀在國際物理學綜述期刊《現代物理評論》上發表題為“基于‘墨子號’衛星的空間量子實驗”的長篇綜述論文。論文從量子信息......
據最新一期《科學進展》報道,美國能源部(DOE)阿貢國家實驗室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取得了量子科學研究的重大突破:他們能夠按需讀出量子位,并將量子態保持完整超過5秒,從而創下新紀錄。此次的量子位由易于獲......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2020年度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全國共新增54個學位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量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授權交叉學科位列其中。這是我國首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2020年度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全國共新增54個學位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量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授權交叉學科位列其中。這是我國首個......
10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
在上海張江園區的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有這么一面“衛星墻”,上面“掛滿”了已發射上天的約20顆衛星,包括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天宮二號伴隨衛星等“明星級”小衛星。11月2日,媒體探......
登上美國《科學》雜志封面——這一次,中國站在世界最前沿中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就像是一個隱喻,來自中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從太空發出兩道紅色的光,看上去像極了漢字里大寫的“人”字,這幅景象被當作......
量子力學是微觀物理學依賴的基本理論框架。自其提出一百多年來,在物理學基礎與應用的方方面面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功。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施郁將量子信息和量子操控等方面發生著的改變稱為“繼續量子科學革命”。在......
2016年,廣袤的夜空中又將出現一顆璀璨的新星,那就是屬于中國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也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歐美日科研人員還在進行地面量子傳輸試驗時,經過中國科學家堅持不懈的努力,起步并非......
8月16日北京時間凌晨1時40分,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全面領先。而我國之所以能在量子科學領域“領跑”世界,得益于我們有個量子“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