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肉羊遺傳育種科技創新團隊揭示了中國地方綿羊品種在適應性馴化過程中,如何通過基因組層面的選擇和重組來影響綿羊尾型的遺傳進化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BMC Genomics》上。
圖片來源于網絡
綿羊的尾型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性狀,可以為綿羊提供能量抵御惡劣環境,但綿羊肥尾形成的分子機制一直未能闡明。該團隊對49只蒙古綿羊(肥尾)、30只藏羊(瘦尾)和10只歐洲綿羊(瘦尾)進行了全基因組重測序,選擇性掃蕩分析表明13號染色體特定區段在中國蒙古綿羊中受到選擇,在表現為肥尾表型的蒙古羊和伊朗綿羊中存在特定單倍型,對該區段進行遺傳進化分析發現,該區段起源于基因間區,是反芻動物特異的逆轉錄轉座子(Bovine-B,BovB)插入的熱點區域,并在肥尾和瘦尾綿羊雜交群體中得到證實,推測此反轉座事件影響了上游基因骨形態發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表達量,造成肥尾表型在蒙古羊中被固定下來。這一研究完善了綿羊尾脂形成的分子生物學機制,同時為綿羊分子育種提供了理論基礎。
該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和臨沂大學農林科學學院等4家單位共同參與完成。
腫瘤轉移性擴散涉及腫瘤細胞從原發性腫瘤中分離、遷移、二次組織定植和生長的多步驟過程。分析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之間的基因組差異,并量化它們對治療耐藥性的影響有助于研究和利用治療干預措施,建立更有效、更......
開啟或關閉基因的能力是我們在細胞、個體甚至在健康和疾病方面觀察到的多樣性的基礎。這個過程被稱為基因轉錄,涉及到將儲存在我們的DNA中的信息轉化為RNA。在此之前,科學家們一直依靠不精確的圖解和間接的實......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團隊設計了一種人工智能(AI)醫療工具,可快速解碼腦腫瘤的DNA,以確定其在手術過程中的分子身份,而現有方法需要幾天甚至幾周的時間才能獲得這些關鍵信息。研究成果7日發表在《醫學》雜志......
堿基編輯器是基于CRISPR/Cas9發展的新一代基因組編輯技術,可誘導單個堿基的突變,而鮮有關于特異性介導A-to-G和C-to-G雙突變的堿基編輯工具的研究。此外,關于堿基編輯系統與染色質環境之間......
成語有云:畫蛇添足,形容做事多此一舉。但蛇真的無腳嗎?爬行動物專家認為,蛇的祖先是蜥蜴,在遠古時期,蛇是有腳的,只是在演化過程中慢慢失去了。近日,這一說法得到了進一步證實。經過5年的研究,基于大規模多......
日前,由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26個科研單位聯合開展研究,繪制出了基于36個族群的中國人泛基因組參考圖譜,相關成果于北京時間14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發表。這也是我國科學家首次自主進行......
谷子即小米,起源于中國,作為糧食作物深受老百姓喜愛。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特色農作物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團隊,通過對谷子種質資源的基因組分析,組裝了首個谷子高質量圖基因組,系統闡明了......
密歇根州的酸櫻桃產量在全美名列前茅,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啟動了一個項目,旨在確定與酸櫻桃樹晚開有關的基因,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氣候的需要。他們首先將晚開的櫻桃樹的DNA序列與一個相關物種--桃子的......
一種50多年前收集并在實驗室中生長的單細胞藻類,原來是一個由曾經獨立的生物組成的奇怪的集合體,里面有不少于7個不同的基因組。4月27日,相關成果發表于《當代生物學》。“據我所知,單個細胞中有7個不同的......
人類約有2萬個基因,僅占DNA的2%,剩下的98%是什么?這些區域如同基因組中的“暗物質”,有待科學家去發現。非編碼RNA(核糖核酸)是基因組“暗物質”中的一類重要分子,最近十幾年才被發現。它們不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