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領導人簽署削減碳排放的全面協議還不到一個月,全球對轉向可持續能源的承諾就遭遇了第一個重大挑戰:油價的大幅下跌。
受低油價驅動,美國人基本不愿使用電動車,而是偏愛油耗高的卡車和越野車。然而,奧巴馬政府依然毫不動搖地推行新標準,要求到2025年,汽車生產商將機動車的燃油經濟性提高將近一倍。
在中國,政府官員正在努力確保新近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的油價無損其節能項目的展開。在本月初,中國負責經濟規劃的最高部門出臺了一項立即生效的新措施,旨在遏制燃油消費。
氣候協議要想奏效,各國政府必須抵抗住廉價化石燃料的誘惑,采取鼓勵乃至要求使用零排放能源的政策。然而,這些政策也許成本極高,在政治上也難受歡迎,特別是當傳統燃料變得愈發便宜的時候。
“這將是檢驗各國政府的試金石,看他們是否在認真對待巴黎氣候會議的成果,”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署長法提赫·比羅爾(Fatih Birol)表示。
迄今為止,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能源消費國,美國和中國還沒有顯示出任何動搖的跡象。盡管目前距離氣候協議的簽署還沒過去多長時間,但當這兩個國家堅持向前,氣候協議的支持者就依然態度樂觀,相信這股勢頭銳不可當。而且,盡管能源市場近期出現波動,可持續能源產業仍在蓬勃發展。
“受政策和科技進步驅動,使用更高比例低碳能源的勢頭將持續下去,”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Center on Global Energy Policy at Columbia University)主任賈森·博爾多夫(Jason Bordoff)表示。他曾是奧巴馬總統的高級幕僚。他還稱,雖然燃料成本走低,但“科技取代和政策驅動,依然在減少化石燃料的需求方面初具成效。”
幾日前,美國能源部預測本國今年的可再生能源的總消耗量將上升9.5%。長遠來看,前景也顯得頗為光明,一是新能源成本在繼續下降,二是去年12月國會決定延長風能和太陽能項目的稅收抵免。
根據能源部的數據,到2017年,單是電網規模的太陽能發電量就將增加45%。奧巴馬政府的官員顯現了雄心,決意到2050年用風能來滿足美國逾三分之一的供電需求。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政府發布了一項新規定,要求無論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多少,國內的汽油和柴油售價都將維持在國際油價每桶40美元的水平。這一舉措是為了防止汽油和柴油價格一瀉千里時 中國人開始盲目消費化石燃料。
此外,中國的煉油業絕大部分被國有企業占據,它們不允許保留獲得的額外利潤——這些利潤來自于低價購入原油但依然按照原油價格每桶40美元來銷售汽油和柴油。中國政府會將這部分額外利潤投入一個特別基金,用于能源保護和污染控制。
不過,縱觀全球,零排放技術的前景并非一片光明。
核電站幾乎不排放溫室氣體。不過近年來,美國關停了多家核電站,正在建設的也寥寥無幾,一部分原因是來自廉價天然氣的競爭。
低油價還損害了替代燃料在運輸和工業領域取代石油的發展,包括一度看來很有希望的高級生物燃料。石油價格低迷還壓低了柴油的價格,而在非洲和東南亞一貧如洗的鄉村地區普及電力的過程中,柴油是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競爭對手。
此外,一旦政府的支持半??度減弱,替代燃料行業就可能會遭遇重創。
在西班牙,自從政府因經濟下行而于2009年開始減少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后,該領域的發展幾近停滯。在英國,分析人士警告,隨著政府逐步取消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風能和太陽能行業或許會崩塌;兩家國際風能開發商近期就取消了在英國的項目。而在美國,當一項重要的稅收抵免政策在2013年短暫失效后,新風電場的安裝工作幾乎都停止了,當年裝機容量下滑了92%。
到頭來,支持氣候協議的人士稱,低油價可能對轉向可再生能源的進程有利有弊。
“這是把雙刃劍,”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能源與可持續項目的執行主管埃米·邁爾斯·賈菲(Amy Myers Jaffe)說。她指出,低油價減少了鉆探領域的投資,而這意味著油井數量和溫室效應很強的甲烷氣體的排放都有所下降,而且“顯然它并沒有減緩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型”。
然而,賈菲也表示,與此同時,低油價又讓開車變得更有吸引力了,對較大的機動車也是如此。
“這對電動汽車造成了重創,”她說。“你之所以會考慮買輛電動車,是因為油價太高了,給車加滿油實在是太痛苦了。”
“雙碳”背景下,全面摸清我國的碳排放清單尤為重要。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員蘇泳嫻團隊研究揭示了我國不同類型城市客運碳排放的影響機制。相關研究發表于《建筑與環境》(BuildingandE......
根據中央有關意見精神,近日,由江蘇泰州市生態環境局、泰州市市場監管局、泰州市標準化院等單位聯合起草的《碳排放在線監測系統建設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正式發布,這是碳排放監測領域國內首個市級地方標準。......
肥料排放約占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5%。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準確量化了肥料整個生命周期的碳足跡,發現2/3的肥料排放發生在撒在田地之后,1/3的排放來自生產過程。研究人員認為,通過采取充分有效的大規模減......
氨作為一種無機化合物,在農業、工業等多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何高效、環保地合成氨,助力相關行業的發展,是人們廣泛關注的問題。近日,西湖大學人工光合作用與太陽能燃料中心在合成氨催化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
據《自然》報道,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上,科學家宣布,預計2022年全球化石燃料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再創新高,增加1%,達到375億噸。......
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中國生態大省,也是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最新科學研究指,青海省凈碳排放量已于2018年達到峰值,若實施全面綠色發展政策,則有望在2037年實現凈零排放。清華大學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
近日,江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江西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建設綠色低碳城市、提升縣城綠色低碳水平、打造綠色低碳美麗鄉村,到2030年前全省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達到......
關于公開征求《2021、2022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索引號000014672/2022-00426分類應對氣候變化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土壤呼吸(Rs)是陸地生態系統排放到大氣二氧化碳(CO2)的最大通量,在全球碳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土壤呼吸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異養呼吸(Rh),為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時所釋放的CO2;另一部分是......
根據《通訊—地球與環境》9月8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可持續的海產品能夠比牛肉、豬肉和雞肉為人類提供更多營養,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些發現表明,以政策促進海產飲食替代其他動物蛋白,或可改善未來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