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0年,全球變暖導致森林向更高處爬升。10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發現,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喬木春季生長發育提前,種間競爭優勢隨之增加,使得高山樹線向更高海拔爬升。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家科學評論》。
高山樹線是樹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往更高處,山上的植被就變成了灌叢、草甸。除氣候因素外,喬木、灌木的種間關系也是調控高山樹線位置變化的重要因素。
物候是生物長期適應光照、降水、溫度等條件的周期性變化,形成的生長發育節律。它是決定物種分布范圍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物種間競爭能力的關鍵。植物種間物候差異的微弱變化,會顯著影響共存物種間的競爭能力和生態位分化。“因此,從物候的視角,探討高山樹線上喬木、灌木細胞分裂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如何響應氣候變暖,能夠為解析變暖背景下喬木、灌木種間競爭強度,預測高山樹線位置變化提供新的科學依據。”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副研究員李曉霞說。
此次,研究團隊基于西藏東南部色季拉山8—10年的高山樹線喬木、灌木細胞分裂開始和結束時間的連續觀測數據,結合北半球11個樣點高山樹線喬木、灌木的模擬物候數據,系統研究了氣候變暖背景下,高山樹線上的喬木和灌木春季生長發育規律的變化及背后機制。
研究發現,西藏東南部色季拉山典型高山樹線上喬木、灌木物候對春季升溫的響應變化并不同步。在春季升溫1度的條件下,喬木生長開始時間提前2—4天,灌木卻延后3—8天;春季升溫2度導致兩者生長開始時間相差約20天。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灌木需要更多的冬季低溫刺激(冷激)恢復生長,導致春季物候推遲;喬木對低溫刺激的依賴度較低,使其能在溫暖的春季提前恢復生長。”李曉霞解釋。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高海拔地區的增溫速率顯著高于低海拔地區,而且冬季的增溫速率往往大于春季,這可能會進一步加大高山樹線喬木、灌木種間的物候差異。”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員梁爾源說,較早的春季物候可能通過促進生長、碳增益和提高資源的可利用性,使喬木有競爭優勢,進而促進高山樹線向更高海拔遷移。
梁爾源表示,這項研究從植物種間物候變化差異的角度,為氣候變化下高山樹線的動態變化提供了創新的生理學解釋,是高山樹線變化驅動機制研究的重要理論進展。
過去100年,全球變暖導致森林向更高處爬升。10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發現,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喬木春季生長發育提前,種間競爭優勢隨之增加,使得高山樹線向更高海拔爬升。相關研究......
在全球變暖和能源危機的大背景下,隨著新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高性能、低成本儲能技術的需求不斷擴張。鋰離子電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等優異綜合性能,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及儲能等領......
5月以來,隨著北半球夏季的來臨,極端高溫席卷了東南亞各地。5月13日,老撾瑯勃拉邦市出現了創紀錄的43.5℃的高溫;5月14日,泰國曼谷的氣溫達到了創紀錄的41℃;新加坡的氣溫達到了37℃,追平了40......
全球有沒有變暖?這個曾經爭論不休的問題,如今已經板上釘釘。3月下旬,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瑞士因特拉肯發布了第六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的綜合報告《氣候變化2023》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變......
在剛剛過去的4月,全球多地出現了這個時節史上罕見的高溫天氣,其中尤以亞洲部分地區為典型。有氣象專家認為,此次反常的高溫過程,或與此前沉寂數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的回歸有關。一據印度多家媒體報道,該國連續第二......
幾十年來,海平面上升一直是全球關注的問題,許多人呼吁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等。雖然有些人警告說,一個不歸路最終會到來,但一項新的研究聲稱,這個拯救地球的時間點可能已經過去了,全球海平面上升在這一點上可能是不......
美國科學家首次利用人工智能(AI)來預測全球變暖的時間線,得出了悲觀的預測結果稱,即使采取嚴格的減排措施,可能也無法挽救在本世紀中葉全球升溫突破2攝氏度這個極限閾值。這項研究于1月30日發表在《美國國......
西伯利亞北極地區在2019年和2020年經歷了異常數量的火災。這引起了科學界的關注,因為北極地區有大面積的永久凍土,這是一層永久凍結的底土,積累了大量的碳。火災會破壞永久凍土層,并導致以溫室氣體的形式......
滑雪場的人工造雪。圖片來源:ValentinLuthiger滑雪是最受歡迎的冬季運動之一,然而,在全球變暖的現實下,大多數滑雪場需要依靠人工造雪彌補天然雪的不足。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計算了人工造雪的......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resistancegenes,簡稱抗性基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1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挑戰之一。目前,全球變暖導致冰川加速消融,冰川環境中存留的耐藥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