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電子垃圾問題應對項目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廢棄電子產品和電器的數量可能在5年內增加3成,為電子垃圾分類和循環利用帶來巨大挑戰。
這個項目名為“解決電子垃圾問題倡議”,由聯合國相關機構、民間團體和電子行業組織合作發起。項目發布的報告預計,到2017年底,全球每年廢棄的電冰箱、電視、手機、電子玩具、電腦、顯示器等電器和電子產品數量將達到6540萬噸,比2012年增加33%。
2012年全球電子垃圾數量約為4890萬噸。以全球人口70億計算,平均每人產生大約7公斤電子垃圾。
報告說,6000多萬噸電子垃圾如果用載重40噸的卡車裝,所需卡車頭尾相連的長度相當于赤道的四分之三。
報告說,就總量而言,中國2012年產生的電子垃圾最多,達到1110萬噸;其次為美國,大約1000萬噸。
近日,我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連光源科學研究室(二十五室)袁開軍研究員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洪波教授、李介博副教授等合作,發現了MXenes中電子能量弛豫新通道,揭示了MXenes電子—......
此前測量結果顯示,B介子衰變成電子和繆子(μ子)的頻率不同,這違背了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為發現新物理學提供了佐證,但一項最新研究推翻了這一點。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上底夸克探測器......
為保證學術交流不“斷檔”,繼續努力引領國際柔性電子學術研究發展,12月10-11日,清華大學柔性電子技術實驗室、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錢塘科技創新中心以“云端會議”形式聯合舉辦了第四屆國際柔性電......
近日,根據國內有關媒體報道。,目前全球范圍內每年產生的電子廢棄物總計達到了驚人的5740萬噸,而在這其中僅有17.4%的電子廢棄物被妥善回收再利用。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有效緩解電子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威脅......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瑞士巴塞爾大學團隊首次通過實驗證明,來自超導體的糾纏電子對的兩個自旋之間存在負相關性,其被認為是進一步開展量子力學現象實驗研究的重要一步,也是量子計算機的關鍵組件。兩個粒子......
11月3日,《自然》雜志發表中科院院士李儒新和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田野團隊在小型化自由電子相干光源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研究團隊在實驗中探索飛秒激光驅動超短電......
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DGIST)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納米結構電子皮膚設備(有機場效應晶體管)。這種電子皮膚設備包含一個納米網狀結構,可長時間測量和處理生物信號,且不會讓佩戴者感覺不適。......
據發表在21日的《科學·機器人》雜志的論文,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100到250微米大小的太陽能機器人上安裝了比螞蟻頭還小的電子“大腦”,這樣它們就可以在不受外部控制的情況下自主行走。這項創新為新......
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5月30日消息,近日,我校收到有關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本科生雷某某、盧某某涉嫌學術不端問題的反映,學校高度重視,立即成立調查組開展核查工作。圖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博經查,雷某某、......
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5月30日消息,近日,我校收到有關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本科生雷某某、盧某某涉嫌學術不端問題的反映,學校高度重視,立即成立調查組開展核查工作。圖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博經查,雷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