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是否對遠期學習記憶功能存在不良影響,是臨床醫學界一直爭論的問題,也是麻醉學者日常工作中一直面臨的實際問題。近年來該研究領域頗為活躍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現作簡要綜述以引起麻醉學者的進一步關注。
人們在臨床中工作發現有部分病人全身麻醉手術后會出現記憶和認知功能障礙,在老年病人中尤為常見,稱為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POCD是指麻醉手術后患者人格、社交能力及認知能力和技巧的變化,表現為精神錯亂、焦慮、人格的改變和記憶受損。一項由歐洲8個國家13所醫院聯合進行的調查表明,在1218名非心臟手術病人中,術后7天POCD的發生率為25.8%,術后99天為9.9%,同期進行的176名對照組認知功能下降分別為3.4%和2.8%,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在中青年及兒童患者中是否存在POCD,迄今還沒有系統調查。長時間或者反復使用***是否會對小兒智力發展、人格形成造成持久的影響尚不可知。Kotiniemi等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由患兒父母評價術后1天、1周和1月的行為學變化,發現硫噴妥鈉組有59%、氟烷組有50%、甲基戊巴比妥組有58%出現過行為的異常改變。這引起了人們對全身麻醉對機體學習記憶功能影響的關注。
學習是指獲得新的信息和知識 ,而記憶是保留所學到的信息 ,它們相互依存。全身***物產生麻醉作用的中樞機制是:對γ-氨基丁酸(GABA) 受體和甘氨酸受體功能產生激活作用,對中樞毒蕈堿樣乙酰膽堿受體和 N - 甲基 - D - 天冬氨酸能(NMDA )受體功能產生抑制作用,對神經元煙堿受體、五羥色胺能受體、腎上腺素能受體功能產生調制作用。這些作用的結果大多表現為改變突觸前和(或)突觸后神經細胞內Ca2+濃度 ,從而進一步產生其它效應。這些受體和神經細胞內Ca2+濃度的變化均不同程度參與了學習記憶功能的獲得、形成和維持。作為細胞內第二信使的蛋白激酶C (PKC) 在記憶的鞏固和短期記憶形成長期記憶以及學習記憶功能障礙的形成和藥物治療機制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證實,部分全身***物,如異丙酚、異氟醚、七氟醚等對神經細胞的PKC活性存在顯著影響,提示全身***物與學習記憶之間的關系存在復雜性和多面性。因此 ,從中樞神經遞質及其受體系統 ,以及細胞內信號轉導方面入手是研究全身***物對學習記憶功能影響的有效途徑。作為突觸可塑性的兩個重要模式:長時程增強 (long-term potentiation,LTP )和長時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是學習記憶的神經細胞學基礎。對這兩類生理現象的研究是從機制上理解全身***物對學習記憶功能影響的有效方法,并被多數實驗采用。已有研究發現,咪唑安定、異丙酚、異氟醚等全身***物均能抑制LTP或LTD的產生和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