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為協同去除六價鉻(Cr(VI))和有機污染物提供了動力,但在污染物轉化過程中,鉻中間體的生成及其潛在的氧化性可能會被忽略。清華大學水質與水生態中心副主任蘭華春團隊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鉻中間體在降解有機污染物中的關鍵作用,相關成果于2月25日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上。
雙酚A(BPA)是一種有機化合物,曾被廣泛用于制造塑料奶瓶、飲料罐內側涂層等。但BPA也會導致人類內分泌失調、肥胖等,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因此從2011年起,雙酚A被禁止用于嬰兒奶瓶生產。
目前,人們普遍利用光催化作用降解環境中的雙酚A。在本研究中,蘭華春團隊以石墨氮化碳為光催化劑,著重研究了六價鉻/雙酚A還原過程中的Cr中間體。
BPA系統和Cr(VI)/BPA系統中BPA光降解的活性物種表明,六價鉻還原過程確實促進了雙酚A的光降解。Cr配合物的電子順磁共振(EPR)和原位變溫EPR分析表明,六價鉻還原過程中生成了五價鉻中間體,并在光催化下氧化降解雙酚A。
研究團隊還通過添加電子供體亞硫酸鈉(Na2SO3),在Cr(VI)/BPA溶液中誘導BPA降解,進一步證實了五價鉻的積極作用。
此外,BPA/空氣、Cr(VI)/BPA/空氣等系統中,雙酚A的降解產物也有差異,這間接解釋了五價鉻中間體參與雙酚A降解的原因。
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表明,光生電子可以降低六價鉻轉化為五價鉻的自由能,這有助于后續五價鉻在氧化步驟降解雙酚A。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工作有助于探索六價鉻的還原過程以及“六價鉻/有機物”體系中有機污染物的協同去除。
相關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est.1c08440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廣西落實《〈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實施計劃(2024年增補版)》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對廣西落實《〈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研究組研究員陳慶安團隊在鹵代有機污染物的再利用方面取得進展,發展了溴化物催化的氯轉移反應。該反應能夠利用鹵代有機污染物作為鹵源,實現不同鹵代有機污染物的再......
2024年5月17日,《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生效二十周年之際,第十八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第十八屆POPs論壇)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召開。本次論壇設有大會報告......
2024年5月17日,《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生效二十周年之際,第十八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第十八屆POPs論壇)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召開。本屆大會以“紀念斯德......
近日,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凌嵐團隊提出了一種凈化水體中有機污染物的全新解決方案,通過光催化生成自由基的選擇性調控,大大提升了污染物的降解效率。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光催化......
日本6家機構共同宣布,生物降解塑料 (聚乳酸除外)即使在深海也能被微生物分解,這一發現是世界第一次。這些研究機構來自東京大學、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群馬大學、產品評價技術基礎機構、產業技術綜合研......
近年來,大數據、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對數據處理的速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類大腦是最復雜的計算系統之一,可以通過密集協調的突觸和神經元網絡同時存儲、整合和處理大量的數據信息,兼具高速和低功......
塑料制品無處不在,已經深入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塑料涉及到我們的衣食住行,支撐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然而,塑料是一把“雙刃劍”。不可降解的塑料被丟棄到環境中,對生態和人類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1]。圖1.......
德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暴露于臭氧污染可能會破壞果蠅在空氣中傳播的信息素,干擾它們吸引伴侶或認知異性果蠅的能力。這些發現凸顯了人類活動對昆蟲種群的又一可能威脅。相關研究近期發表于《自然—通訊》。許多......
一、項目編號:N5100012022001663二、項目名稱:省級“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監控分析”重點實驗室標準化建設項目(二次)主要標的信息合同包1:貨物類(成都煒燁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合同包2:貨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