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未來顆粒前沿論壇成功舉辦
2023年4月1日,由中國顆粒學會、中科南京綠色制造產業創新研究院共同主辦,由南京工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清華大學共同承辦,由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提供支持,由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江蘇省顆粒學會等共同協辦的首屆未來顆粒前沿論壇盛大開幕。
首屆論壇以“推動綠色發展,促進和諧共生”為主題,論壇圍繞顆粒學領域最新進展、未來產業趨勢和青年人才成長途徑展開交流,拓寬青年科技工作者學術視野、激發科研靈感、打造互動合作交流成長平臺。
主辦方介紹,首屆論壇凸顯出6大亮點。一是把握綠色理念、催化助力雙碳;二是大咖分享經驗、激活成長靈感;三是打通產研天塹、啟迪智慧互鑒;四是共探分離前沿、共謀長足發展;五是提升生物顆粒質量、永葆生活科研激情;六是會前培訓智慧盛宴、大氣顆粒火花飛濺。
論壇現場
魏飛教授主持開幕式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朱慶山研究員致辭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馮少東先生致辭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張仁健研究員致辭
朱慶山研究員、馮少東主席、張仁健研究員分別致辭,對青年科技工作者寄予厚望,對與會代表表示熱烈歡迎,同時預祝本屆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開幕式后,緊接著進入新品發布儀式。本屆論壇主辦單位之一的南京創研院圍繞國家區域科技發展戰略,聚焦南京市主導產業方向,基于現有工業布局和制造業基礎,以“離散工業”,“過程工業”為創新主線,重點突破戰略性關鍵材料、高端智能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中的共性科學問題與關鍵技術瓶頸,南京創研院新產品發布視頻在開幕式隆重播出!
論壇主席聘任環節,主論壇邀請到何鳴元院士和朱慶山理事長為本屆論壇主席:南京工業大學邢衛紅教授、華東理工大學李春忠教授、北京化工大學何靜教授、清華大學張強教授頒發證書!
李春忠教授主持大會報告
張強教授主持大會報告
主論壇報告現場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何鳴元先生;清華大學魏飛教授;蘇州大學化工學院院長、新西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工程與技術科學院院士陳曉東教授;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邢衛紅教授共同作主論壇特邀報告。
報告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何鳴元
報告題目:以碳中和為目標構建能源體系:分子視野
綠色碳科學的氧化還原包括四個過程:第一,甲烷轉化平臺,包括煤、石油、天然氣在內的化石能源通過加工得到燃料化學品;第二,熱化學方法、水解、發酵強化生物質的轉化利用;第三,化學循環,將化石燃料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還原合成甲醇;第四,化學/生態循環,通過光合作用,促進二氧化碳的再循環。
報告從含碳能源與非含碳能源的結合,未來煉廠發展路線設想等研究中指出氫碳比漸增是能源體系未來發展方向,并介紹了CO2RR 碳活化物種決定HCOO/COOH選擇生成、OX-ZEO過程突破ASF分布貢獻反應化學新認識、合成氣制醇:FTS+ 還原性氫甲酷化等前沿研究。
報告最后重新定義了綠色碳科學是指研究含碳物質能源利用時從碳資源加工、碳能源利用、碳固定、到碳循環全過程所涉及的碳化學鍵演變規律及其基于原子經濟性的優化。
報告人:清華大學 魏飛教授
報告題目:流態化與碳納米管研究的一點體會
本報告以30余年在流化床多相反應器的研究與工程化為背景,介紹了在煤化工技術、清潔綠色能源與化學品制備新工藝及在電池材料新工藝發展與轉化的一些考慮。
報告首先介紹了以煤化工過程中煤制丙烯、煤制芳烴以及近年來發展的二氧化碳加氫制芳烴為背景,分析了從產業需求、過程高效轉化的微觀、介觀與宏觀學術與工程問題,說明工程化過程中逆摩爾定律的問題。報告從產業形態的進步,分析了目前材料化工如何與電化學儲能結合,將前沿的學術研究與面向產業的工程需求的結合,發展新型納米碳材料并與產業同步成長。
最后報告討論了傳統化工學科如何轉向新型產業需求,推動學術發展。
報告人: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 邢衛紅教授
報告題目:無機膜及膜反應器——顆粒、氣泡、液滴的影響
反應和分離是化工生產過程的核心。反應與分離的耦合是化學工業的重要發展方向,膜反應器是將膜技術與反應過程相結合的系統,利用膜微結構實現顆粒與產物的原位分離或控制反應物的輸入,形成細小的氣泡或液滴,強化兩相反應物的接觸,從而提升反應效率。
報告介紹了無機膜及膜反應器的研究進展,著重介紹外置式膜反應器中固體顆莉分離、膜分布中氣泡粒徑及膜乳化中的微乳滴等對反應過程和膜過程的影響,給出無機膜反應器的典型工程應用。
報告人:蘇州大學化工學院院長 陳曉東教授
報告題目:通過了解“失活動力學”來構建“有活力”生物顆粒-設計非常規但有效的工藝技術
在生物顆粒制造中,如噴霧干燥和流化床干燥,理想的顆粒不僅具有溶解度和流動性等物理要求,而且還具有“活”的生化性質。在許多情況下,用蛋白質和/或淀粉材料與某些礦物質進行包埋對于保護生物活性物種是必要的。
報告總結了對這些性質的基本理解。通常,這些顆粒的生命力甚至在生產結束之后也是需要的。例如,人們談論含有益生菌的功能性食品顆粒。通常,在加工結束時和實際儲存期結束時需要高存活率。這些存活率可分別歸類為加工過程存活和儲存存活。人們通常選擇合適的壁材料來封裝/包埋有益細菌,以避免分別在胃和小腸的消化損傷。從加工過程存活、儲存存活和消化存活的三大角度來了解益生菌的存活很重要。這些總體上可以被視為益生菌的“生命邏輯”。高消化存活應該是益生菌產品的終極標志。
會議合影
本屆論壇圍繞“推動綠色發展,促進和諧共生”為主題,開展低碳催化前沿論壇、顆粒及多相流模型與過程測量前沿論壇、能源顆粒前沿論壇、生物醫藥顆粒前沿論壇、大氣氣溶膠前沿論壇、顆粒測量前沿論壇、顆粒分離前沿論壇、發光顆粒前沿論壇、環境功能材料前沿論壇、燃燒源排放和二次轉化生成顆粒物前沿論壇,共計十個分論壇。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何鳴元先生;蘇州大學化工學院院長、新西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工程與技術科學院院士陳曉東教授;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邢衛紅教授;中國顆粒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朱慶山研究員;中國顆粒學會副理事長、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院長李春忠教授;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馮少東先生;中科南京綠色制造產業創新研究院院長胡超權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張仁健研究員;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學院院長何靜教授;中國顆粒學會能源顆粒材料專業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組織部副部長、人事處副處長張強教授等參加了本次會議。
序號申請事項品種名稱劑型生產企業受理日期1補充申請榆梔止血顆粒顆粒劑山東新時代藥業有限公司2024.06.05......
西安交通大學生命學院方吉祥教授團隊基于前期對模板合成法及前驅體在模板介孔通道中遷移擴散機理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單顆粒軟包裹”策略用于模板法制備三維復合金屬納米催化劑。4月4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N......
全二維(Comprehensive2D-LC)液相色譜技術是復雜樣品分離的理想方案。使用雙流路/雙閥交替切換設計,將第一維的流出的組分連續轉移到第二個色譜柱(第二維)繼續分離,如此兩個獨立的分離模式正......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就2024年2月22日中藥品種保護受理進行公示。序號申請事項品種名稱劑型生產企業受理日期1初保小兒消積止咳顆粒顆粒劑魯南厚普制藥有限公司2024.2.22......
粒度測試可以評估藥物的溶出度和吸收度。減小藥物粒度有助于提升藥物的溶出度,從而影響藥物的療效。同時,粒度范圍未得到合理控制,可能導致批次間體內溶出度和吸收度的不一致,血藥濃度波動大,可能導致不適或安全......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無法治愈的骨髓癌癥,其每年會引發超過10萬人發生死亡,這種疾病以其快速和致命的擴散而聞名,其是目前科學家們所面臨的最具挑戰性的疾病之一;當癌細胞在機體不同的部位發生移動時,其就會發生......
2023年5月16日,第十五屆深圳國際電池技術交流會/展覽會(CIBF2023)于深圳盛大開幕,大會重點展示近兩年來我國在各種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燃料電池和儲能領域的一系列成果。展會首日,超2500......
2023年4月22日,第12屆中國顆粒大會在海南魯能希爾頓酒店舉辦,大會圍繞顆粒學相關領域的科研進展、產業發展和人才成長等展開交流,面向廣大顆粒學與粉體行業及其化工、能源、材料、醫藥和環境等相關領域科......
2023年4月22日,第12屆中國顆粒大會在海南魯能希爾頓酒店舉辦,大會圍繞顆粒學相關領域的科研進展、產業發展和人才成長等展開交流,面向廣大顆粒學與粉體行業及其化工、能源、材料、醫藥和環境等相關領域科......
2023年4月22日,第12屆中國顆粒大會在海南魯能希爾頓酒店舉辦,大會圍繞顆粒學相關領域的科研進展、產業發展和人才成長等展開交流,面向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