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乙肝病毒侵入人體后, 不僅會在肝細胞內復制,引起乙肝,它還會產生免疫復合物并沉積在腎組織內,致使腎小球基底膜發生病變。腎組織受到破壞,自然會影響原尿的過濾和重吸收功能,從而出現一系列腎炎癥狀。
輕者可有眼瞼浮腫、腰酸痛、周身乏力、尿黃、尿少等;重者可出現高血壓、血尿、肢體水腫;腎功能嚴重受損者會出現少尿或無尿,最后常因尿毒癥而危及病人的生命。
二、如何確認病情
當發現自己患了腎炎時,做以下檢查便可確診。化驗尿發現有大量紅細胞、蛋白和管型;24小時尿液中蛋白達3?5克以上;空腹血化驗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或抗體呈現陽性,或用敏感的多聚酶鏈式反應檢查乙肝病毒感染為陽性反應;進行腎組織活檢,發現為膜性或膜增殖性腎炎;或從中找到HBsAg、HBeAg、HBcAg以及其相對應的抗體。
在我國乙肝病毒的感染率約為8.8%,引起腎損害者占6.8-20%,乙肝相關性腎炎約占腎小球腎炎的10-25%。乙肝相關性腎炎50%為膜性腎病,有自愈傾向;45%為膜性增生性腎病,多伴有高血壓,約20%患者發展為腎功能衰竭。
乙肝病毒相關性腎炎的防治措施包括病因治療及對癥治療,前者即抗病毒治療抑制病毒復制;對于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且無病毒復制的可在嚴密監測病毒復制及肝功能的前提下,謹慎使用糖皮質激素減少蛋白尿、保護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