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15周后,孕婦都得去醫院做一個唐氏篩查,主要是為了避免先天性唐氏兒的出生。這是孕期一項非常重要的檢測。衛計委規定所有的孕婦都應該在孕15周-19周之間做唐氏篩查,所以大多數的準媽媽都要去做。但是以下這些唐篩的秘密你都了解嗎?”
誤區一:唐篩結果通過了就沒事。
錯!
很多的準爸媽對于唐篩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值,認為只要做了通過就一定可以排除胎兒異常。但實際上唐篩通過只能說明是否為唐氏兒的概率比平均值要低,即使風險系數為1/10000,那還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我國每年都會出生大量的唐氏兒,其中極大一部分是唐篩通過的人群生育的。
正確理解:篩查結果通過的孕婦,在以后的產檢,一旦發現有羊水多、胎兒生長慢等其他B超異常等異常時,要格外注意唐氏兒的可能。
誤區二:唐篩高危就完蛋了,孩子一定有問題。
錯!
并非高風險寶寶就一定有問題,比如21三體風險系數為1/100,意思是21號染色體發生變異生產先天愚型胎兒的概率為1/100,也許你是那個有問題的1/100,也許是沒問題的那99/100。如果想最終確診,可以采用羊水穿刺或者無創DNA產前檢測。因為羊水穿刺具有損傷性,更多的人會容易接受無創DNA檢測這種溫和的方式。
誤區三:第一次唐篩結果不好,換個大醫院再做一次會更準確。
錯!
唐篩是通過測孕婦血里的激素,結合孕周、體重后用公式算出來的,所以結果很容易受到影響。孕周早算或晚算一周、孕期吃過影響激素的藥(保胎藥等)都會嚴重影響唐篩結果。甚至同一位孕婦同一天去不同醫院做唐篩,結果也不一定相同,因為不同的醫院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和指標。所以唐篩做一次就夠了,真想要準確結果,只有羊水穿刺和無創DNA產前檢測的結果相對穩定。因為羊水穿刺是檢查胎兒脫落細胞,無創DNA檢測是檢測母血中胎兒的DNA。這些硬指標是不會改變的。
誤區四:唐篩可知生男生女。
錯!
網絡上流傳的看甲型胎兒蛋白(AFP)和絨毛促性腺激素(HCG)數據能知道生男生女,但實際上唐篩檢查是對孕婦血清的檢查,并不是針對胎兒的。有的時候結果吻合也僅僅只是巧合而已,因為人的性別是由基因決定的。根據唐篩看男女娛樂一下可以,認真就沒必要了。
究竟唐篩有哪些常見類型?
早期唐氏篩查
孕早期唐氏篩查是結合胎兒頸后透明帶(NT)篩查的B超檢查和血清生化檢查結果對孕媽媽懷上染色體遺傳疾病的胎兒進行風險評估。早期唐氏篩查能檢測出相當高比例的唐氏綜合癥和其他染色體異常病例,但由于頸后透明帶掃描的準確性由許多因素決定,其中包括B超醫生的水平以及所使用的掃描儀的精確度等,所以孕早期唐篩仍然存在一定缺點。早期唐氏篩查不過的話可以什么都不做或做診斷性檢查,比如做羊水穿刺來做更詳細的確診。
中期唐氏篩查
孕中期唐氏篩查是抽取母嬰血清檢測母體血清中AFP和HCG的濃度以及游離雌三醇(uE3)和抑制素A(Inhibin A),根據孕婦血清中這些標志物的升高或降低并結合孕婦的預產期、年齡、體重和采血時的孕周等,計算生出唐氏兒的危險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