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較少見的腦血管畸形。本病常見于新生兒期及嬰兒期。根據動靜脈間分流大小,首發癥狀出現的年齡、臨床癥狀可分為以下3組:
(1)新生兒 新生兒發病者大多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系因大量的動脈血流入靜脈中,心臟不能耐受所致。病兒可表現呼吸困難及發紺,可有腦積水和驚厥。
(2)嬰兒期 由于大腦大靜脈明顯擴張,壓迫周圍組織或造成導水管的狹窄,引起繼發性梗阻性腦積水,查體可見頭顱增大,頭皮及面部靜脈怒張、視盤水腫,心臟肥大,頭部聽診可聞持續性響亮的限局性雜音。此外病兒可有抽搐、鼻出血及精神運動發育遲緩。
(3)較大兒童 因交通腦血管破裂,常見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實質出血。病兒可表現頭痛、惡心、嘔吐及意識障礙,也可有眩暈抽搐、失語或器質性精神病。查體可見輕度偏癱、腦神經麻痹、眼球突出、眼瞼下垂、斜視、瞳孔反射消失及視盤水腫等。本病顱骨X線平片可顯示顱壓增高,并可有曲線狀鈣化。
3.大腦半球靜脈畸形:常見于較大兒童或青年人,臨床表現多有長期的周期性偏頭痛史,直到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才考慮本病。臨床特征與血管畸形位置有關,其中以大腦中動脈供應的區域發生最多,病兒首發癥狀多為限局性運動性發作,有時泛化至全身性發作,可持續數年。腦內雜音較為明顯,提示顱內有血管畸形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