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線檢查
心臟大小隨狹窄加重而逐漸增大。一般在輕度狹窄時心臟可不增大,如有增大則以右心室增大為主,右心房也可稍大,但左心室不大。另外,肺動脈主干及左肺動脈因狹窄后的擴張而伴有較明顯的搏動,而肺野內肺紋理減少,兩者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此乃本病的特征。但在漏斗部狹窄的病例中,肺動脈主干反見凹陷。
2.心電圖檢查
對狹窄程度的判斷很有意義。除輕度狹窄心電圖可正常外,一般均顯示右心室肥大,電軸偏右或出現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右心室肥大程度與狹窄輕重往往成正比。在重度狹窄時,右心室壓力超過100mmHg者,心電圖至少有下列三點之一:①RV1>20mv。②P波高尖示右心房肥大。③各導聯ST段偏移,Ⅱ、avF以及V1~V4導聯T波倒置,顯示心肌勞損。
3.超聲心動圖檢查
輕度狹窄者肺動脈瓣活動正常。中度以上狹窄時,應用二維超聲心動圖合并連續波式多普勒可以精確評估狹窄部位及其嚴重程度。右心房和右心室的內徑增寬。右心室游離壁及室間隔增厚,肺動脈瓣增厚,開放受限成圓隆狀,嚴重狹窄者可見肺動脈瓣于收縮期提前開放,漏斗部狹窄者右心室流出道狹小。主肺動脈及其左右分支的直徑亦可測量。此外,應用連續多普勒探查,根據改良Bernoulli方程式尚可估測跨瓣壓差。
4.心導管檢查
對診斷有很大幫助。肺動脈狹窄部位的遠端壓力降低,但狹窄部近端的右心室壓力顯著增高。將心導管自肺動脈撤回右心室時,壓力曲線中收縮壓突然增高,舒張壓不變,顯示肺動脈瓣膜部有狹窄;若肺動脈與右心室之間有第3種壓力波型,其收縮壓同肺動脈而舒張壓與右心室相等,則說明為漏斗部狹窄。在重度狹窄時右心房壓力也可增高。心臟內各房室及大血管血氧含量屬正常范圍。若卵圓孔未閉,導管自右心房可經未閉的卵圓孔而進入左心房。
5.CT和MRI檢查
單純的肺動脈瓣狹窄一般不需要做CT和MRI檢查,但若伴有外周肺動脈狹窄或右心室功能異常CT和MRI檢查很有幫助。MRI自旋回波T1W圖像可較好地顯示肺動脈瓣增厚肺動脈主干和左肺動脈近端擴張,右心室向心性肥厚,梯度回波電影序列上可見低信號的異常血流束向肺動脈主干噴射梯度回波電影序列還可非常準確地測量出右心室舒張末容量和右心室射血分數,造影增強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和多層螺旋CT則對伴有的外周肺動脈狹窄顯示較好。
6.心血管造影
肺動脈瓣狹窄的心血管造影主要做右心室造影,可顯示肺動脈狹窄部位及其嚴重程度。重度肺動脈瓣狹窄常伴有繼發的右心室漏斗部收縮期狹窄。心血管造影檢查要明確肺動脈瓣狹窄的類型,觀察肺動脈瓣厚度、瓣葉活動度,是否出現射流,有無肺動脈主干擴張等典型的征象。肺動脈瓣狹窄右室造影時瓣膜口開放受限,瓣膜呈幕頂狀或魚口狀,瓣環直徑正常瓣口射流征明顯,肺動脈主干擴張。瓣膜發育不良型肺動脈瓣狹窄,瓣膜明顯增厚呈結節狀充盈缺損,瓣膜活動不良,不呈幕頂狀,瓣環直徑較正常為小,瓣口無明顯射流征,肺動脈主干無明顯狹窄后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