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攝入不足 如孕婦營養適當,小兒出生時有適宜的維生素C儲備,臍血血漿維生素C含量比母血漿高2~4倍,故3個月以下嬰兒發病較少。但如孕婦飲食缺乏維生素C,新生兒也可患壞血病。正常人乳含維生素C約227.2~397.6μmol/L(4~7mg/dl),可滿足一般嬰兒的需要。人乳中維生素C含量與乳母攝食維生素C多少成正比例。如乳母飲食缺維生素C,其乳兒可患壞血病。新鮮獸乳所含維生素C比人乳少,牛乳中含量一般只有人乳的1/4,經儲存、消毒滅菌及稀釋等手段后,所存無幾。因此,用牛乳、羊乳或未強化乳粉、奶糕、面糊等喂養的嬰兒,如不按時補充維生素C、水果或蔬菜,極易發生壞血病。年長兒發生壞血病是因飲食中缺乏新鮮蔬菜、水果所致。
2.需要增加 新陳代謝率增高時,維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生長活躍時,體內組織的維生素C含量銳減。早產兒生長發育較快,維生素C的需要量相對較正常嬰兒為大,應予較多補充。熱性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腹瀉、痢疾、肺炎、結核等病時,維生素C需要量都增加。如患病時間較長,且未增加維生素C攝入,易并發輕重不等的維生素C缺乏病。
3.其他因素 如長期攝入大量維生素C,其分解代謝及腎臟排泄增加以降低血漿維生素C濃度。如突然停用大量維生素C,可發生維生素C缺乏病。
孕期長期應用大量維生素C,新生兒即使生后每天攝入常規量的維生素C,仍可能患維生素C缺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