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膽囊炎與膽管炎的主要病因為膽汁滯留與細菌感染。膽汁滯留多因膽管梗阻造成,常見的梗阻因素有膽道先天性或炎性狹窄、膽腸吻合術后吻合狹窄返流及寄生蟲引起的膽總管括約肌痙攣。細菌可經血液、淋巴、腸道或鄰近器官而侵入膽囊與膽管,引起炎癥的細菌以大腸桿菌為主,約占70%,其他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變形桿菌等,亦可為混合感染。細菌感染是導致急性膽囊炎發病的主要病因:
細菌感染的途徑,可從全身來。如一病人患菌血癥或敗血癥,細菌可隨血流進入膽囊而引起急性膽囊炎。也可由肝臟來,肝膽相依,腸道的細菌經門靜脈進入肝臟,如未被消滅,可經膽汁到膽囊引起感染。肝臟內細菌也可經淋巴管到膽囊引起感染。
在正常情況下,膽汁內可有細菌存在。由于膽汁排泄通暢,即使膽汁內有毒力很強的細菌也很少發生急性膽囊炎,這可能就是俗語說的流水不腐吧。
蛔蟲身上帶很多細菌,鉆進膽道、膽囊引起細菌感染。
膽囊鄰近的組織、器官有炎癥時,波及膽囊而發炎。
除了細菌之外,引起感染的還有寄生蟲——華支睪吸蟲和梨形鞭毛蟲等均可引起急性膽囊炎,特別是華支睪吸蟲在膽囊感染中是很常見的。
治療急性膽囊炎的手術方法有兩種,一種為膽囊切除術,在急性期膽囊周圍組織水腫,解剖關系常不清楚,操作必須細心,此免誤傷膽管和鄰近重要組織。有條件時,應用術中膽管造影以發現膽管結石和可能存在的膽管畸形。
另一種手術為膽囊造口術,主要應用于一些老年病人,一般情況較差或伴有嚴重的心肺疾病,估計不能耐受膽囊切除手術者,有時在急性期膽囊周圍解剖不清而致手術操作困難者,也可先作膽囊造口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