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名  稱

      關于開展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綜合評估工作的通知

    • 索 引 號000014672/2024-00220分  類其他生態環境管理業務信息

    • 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科技部辦公廳生成日期2024-06-24

    • 文  號環辦科財函〔2024〕225號主 題 詞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科技部辦公廳函
    環辦科財函〔2024〕225號

    關于開展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綜合評估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科技局,各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

      為準確掌握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以下簡稱科普基地)運行狀況,提升科普基地建設與管理水平,充分發揮科普基地的示范引領作用,根據《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管理辦法》(環科財函〔2019〕74號)有關要求,生態環境部、科技部將對第七批科普基地開展綜合評估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評估對象

      第七批(2020年)已命名的28家科普基地(見附件)。

      二、評估程序

      (一)基地自評估。各科普基地登錄生態環境科普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科普管理系統,網址:https://kpgl.chinacses.org.cn/,用戶名:基地中文名稱,默認密碼單獨發放),進入“科普基地”—“綜合評估”欄目,在線填報《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自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自評估報告》),打印并加蓋單位公章后上傳《自評估報告》的蓋章掃描件。

      (二)推薦單位評估。各省級生態環境部門登錄科普管理系統(用戶名為推薦單位中文名稱,默認密碼單獨發送),進入“科普基地”—“綜合評估”欄目,在線查閱和下載行政區內各科普基地提交的《自評估報告》,會同同級科技部門組織開展審查和現場評估,在線填寫各科普基地綜合評估意見。同時,在線填寫《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綜合評估匯總意見表》,打印并加蓋單位公章后上傳蓋章掃描件。生態環境部部屬單位由科普基地管理辦公室直接組織評估。

      (三)管理部門評估。生態環境部會同科技部組織專家組,對各參評基地《自評估報告》及推薦單位綜合評估意見進行審核,并對部分科普基地進行復核,形成最終評估意見。

      三、評估內容

      綜合評估內容重點包括科普基地生態環境科普能力與水平(占比45%)、支撐與服務(占比15%)、人才隊伍(占比15%)和開放交流與運行管理(占比25%)四方面。綜合評估設置“一票否決”制,對于近三年內拒不提交年度科普工作總結與計劃的;發生重大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其他有損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榮譽的行為的;發生重大變故,不能繼續履行科普基地職責的,撤銷“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稱號。《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綜合評估指標體系表》可通過科普管理系統查閱。

      四、評估結果

      本次綜合評估將對科普基地作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次評估結論,并向社會公布評估結果。

      五、時間安排

      2024年7月20日前,各科普基地完成《自評估報告》填報工作;8月20日前,推薦單位完成行政區內科普基地綜合評估工作;10月31日前,管理部門完成科普基地綜合評估的復核確認工作。

      六、有關要求

      (一)高度重視。科普基地綜合評估作為科普基地動態管理的重要環節,是促進各科普基地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升全民生態環境科學素質的重要工作安排,各地方、各單位要充分認識綜合評估工作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扎實有序做好各項工作。

      (二)實事求是。各科普基地要如實填報《自評估報告》,確保內容真實客觀;各推薦單位要對科普基地自評情況進行嚴格審核,重點核實各科普基地自評估內容及重大信息披露情況,注重實效。

      (三)經驗總結。各地方要在評估過程中發現并總結一批好的科普項目、成果和經驗做法,積極進行推廣與宣傳。

      七、聯系方式

      (一)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張馨露、馬強

      電話:(010)65645375、65645369

      (二)科技部科技人才與科學普及司王菲菲、楊啟明

      電話:(010)58881429、58881428

      (三)科普基地管理辦公室楊勇、吳蕾

      電話:(010)62210711、62210378

      附件: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名單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科技部辦公廳

      2024年6月5日

      (此件社會公開)

      附件

    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名單

     

    序號

    所在地

    基 地 名 稱

    依 托 單 位

    1

    北京

    北京魯家山循環經濟(靜脈產業)基地

    北京首鋼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

    北京

    北京市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

    北京朝陽環境集團有限公司

    3

    重慶

    重慶自然博物館

    重慶自然博物館

    4

    福建

    福建戴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福建戴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5

    廣東

    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

    瀚藍綠電固廢處理(佛山)有限公司

    6

    廣東

    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

    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

    7

    廣西

    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

    8

    廣西

    南寧市三峰能源有限公司

    南寧市三峰能源有限公司

    9

    廣西

    廣西壯族自治區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

    廣西壯族自治區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

    10

    海南

    海南興科興隆熱帶植物園

    海南興科熱帶作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11

    黑龍江

    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省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12

    黑龍江

    哈爾濱市雙琦環保資源利用有限公司

    哈爾濱市雙琦環保資源利用有限公司

    13

    湖北

    格林美(武漢)城市礦產循環產業園

    格林美(武漢)城市礦山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14

    江蘇

    東臺黃海國家森林公園

    東臺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中心

    15

    江蘇

    張家港市常陰沙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張家港市常陰沙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管理委員會

    16

    遼寧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17

    內蒙古

    蒙樹生態科技園

    內蒙古蒙樹生態環境有限公司

    18

    山東

    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

    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

    19

    山東

    濟南市環境保護網格化監管中心

    濟南市生態環境數字化應用中心(濟南市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監管中心)

    20

    山西

    山西自然博物館

    山西自然博物館

    21

    四川

    廣元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

    廣元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管理中心

    22

    天津

    天津自然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

    23

    天津

    天津泰達低碳經濟促進中心

    天津泰達低碳經濟促進中心有限公司

    24

    西藏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

    25

    云南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26

    云南

    西雙版納野象谷

    西雙版納野象谷景區有限公司

    27

    浙江

    九峰垃圾焚燒發電工程

    光大環保能源(杭州)有限公司

    28

    浙江

    寧波明州環境能源有限公司

    寧波明州環境能源有限公司

     


    相關文章

    廣東院士聯合會第三次會員大會在北京召開

    6月23日,廣東院士聯合會第三次會員大會在北京召開,超過200位兩院院士出席。大會選舉產生了廣東院士聯合會第三屆理事會及負責人。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周濟出席大會。記者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當選......

    中大5項科研成果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記者獲悉,5項中山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近年來,中山大學堅持“四......

    研究揭示非洲豬瘟病毒蛋白拮抗先天免疫的機制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教授張桂紅團隊研究發現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非結構蛋白pB475L靶向宿主蛋白STAT2,拮抗I型干擾素的信號轉導。相關成果發......

    華南農業大學獲4項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記者獲悉,華南農業大學與多個單位聯合申報的4個項目獲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華南農業大學獲獎項目。費思迎供圖......

    華南理工大學一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記者獲悉,華南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中民團隊完成的“高效發光玻璃復合光纖激光器關鍵技術及應用”,斬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

    南海氮循環的演化歷史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獲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葉豐、博士生王利偉、研究員韋剛健等人在剔除沉積物無機氮干擾的基礎上,研究揭示了末次冰消期以來南海北部水體氮循環的演化歷史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相關成果發表于《......

    研究揭示歐亞大陸碰撞期間的碳循環過程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后王健在研究員唐功建和王強的指導下,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和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等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歐亞大陸碰撞期間的碳循環過程。相關成果發表于《地質學》......

    錢學森沙產業理論創建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召開

    6月24日,錢學森沙產業理論創建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內蒙古農業大學召開。全國治沙防沙、從事沙產業的150名專家以及內蒙古農業大學的部分師生參會。錢學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也出席了會......

    陜西32項成果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上午,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牽頭完成的“高能效超寬帶氮化鎵功率放大器關鍵技術及在5G通信產業化應用”項目團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提供圖片在......

    科研人員構建一體化海水直接制氫新模式

    6月2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深地科學與綠色能源研究院院長謝和平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最新研究。他們圍繞真實大海中實現海水直接制氫面臨的海水多場耦合復雜工況帶來的波動性等難題,提出了抵抗真實大......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