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線表現,包括以下3個方面:
①原來的骨皮質和髓腔的破壞,即骨的溶解;
②鈣化和骨形成;
③骨膜下新骨形成。
在成骨源性肉瘤的早期,X線上只有一些微小的異常,但在患者初診時,其X線表現往往已經很明顯了。成骨源性肉瘤的X線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在很大程度中取決于腫瘤所產生骨的多少。在X線平片上,成骨源性肉瘤表現為硬化型、溶骨型或混合型。溶骨和骨硬化同時存在的混合型成骨源性肉瘤最常見,而單純溶骨型或骨硬化型相對較少。單純溶骨主要是血管擴張型成骨源性肉瘤的特點。四肢管狀骨的典型成骨源性肉瘤位于干骺區髓內,邊界不清,可以侵破皮質,形成巨大的軟組織腫塊。可以見到Codman三角,或日光放射樣骨膜反應,有時也可以出現病理骨折。發生于長骨骨干處的成骨源性肉瘤可以表現為骨硬化性病灶和內骨膜增厚,而無皮質破壞或骨膜炎(periostitis)。發生于骨骺部的成骨源性肉瘤通常為溶骨性病變。肌腱和韌帶經常是腫瘤蔓延生長的橋梁。
常見的X線表現為侵襲性溶骨病損,同時有腫瘤骨的形成,表現為不同密度的彌漫性或片狀陰影,有的為密度極高的象牙質樣,有的為斑片棉絮狀,有的表現為大區域的骨溶解缺損。骨膜反應可見Codman三角以及蔥皮樣、日光放射樣改變等。骨膜反應在成骨源性肉瘤中沒有特異性,增生骨膜的再破壞是診斷成骨源性肉瘤的重要征象之一。成骨源性肉瘤軟組織腫塊的發生率為95.3%,腫塊不明顯者僅4.7%。在軟組織腫塊中,有各種形態的瘤骨及環形鈣化者占72.9%,此征象也是診斷成骨源性肉瘤的可靠線索。
位于骨骼其他部位的成骨源性肉瘤的X線表現與位于管狀骨的成骨源性肉瘤的表現相類似,有不同程度的溶骨和骨硬化、皮質破壞、骨膜炎以及軟組織腫塊。5%~10%的成骨源性肉瘤累及扁平骨(如骨盆骨),這樣的病變好發于年齡較大的患者。對罕見的脊柱成骨源性肉瘤進行分析后發現,椎體是成骨源性肉瘤好發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