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物的應用 敗血癥一經診斷,在未獲得病原學結果之前即應根據情況給予抗菌藥物經驗治療,以后再根據病原菌種類和藥敏試驗結果調整給藥方案。敗血癥的抗菌治療可采用兩種有效抗菌藥物的聯合,為了保證適當的血漿和組織的藥物濃度,宜靜脈給藥,劑量要大,應選用殺菌劑。療程宜較長,一般3周以上,或在體溫下降至正常,臨床癥狀消失后繼續用藥7—10d。
(1)病原菌不能確定時須選用兼顧革蘭陰性桿菌和革蘭陽性球菌抗菌藥物的聯合,一般選用抗假單胞菌青霉素(如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或第3代頭孢菌聯合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果是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院內感染,應多豪華金葡菌或表葡菌及假單位胞菌,可給予去甲萬古霉素聯合頭孢他啶。
(2)葡萄球敗血癥:目前葡萄球菌對抗生素的抗藥現象嚴重,除對情緒素高度乃要外(95%以上),對頭孢噻吩、頭孢唑林的乃要也有增加的趨勢,乃要率約30%—40%,約半數菌株對苯唑西林耐藥,不同地區尚未出現了比例不等的呈多重乃要得MRSA敗血癥。但葡萄球菌通常對萬古霉素敏感,鑒于上述情況目前對葡萄球菌敗血癥的應首選苯唑西林或氨唑西林,也可選用頭孢噻吩或頭孢唑林聯合應用利福平,待獲得藥敏結果后則可根據藥敏結果調整。MRSA及MRSE敗血癥則可選用萬古霉素(或去甲萬古霉素)磷霉素或利福平的聯合應用。替代萬古霉素選用藥物有替靠拉寧、夫西地酸等。
(3)鏈球菌敗血癥:A、B組溶血性鏈球菌通常對青霉素敏感B組鏈球菌的敏感性略差,因此,治療A組鏈球菌敗血癥時可單用青霉素或第一代頭孢菌素、紅需素與林可霉素等,而后者治療宜加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其治療同溶血性鏈球菌敗血癥。腸球菌常對多種抗生素耐藥,治療時需聯合用藥,首選青霉素或氨芐西林與氨基糖苷類的聯合也可選擇萬古霉素(或去甲萬古霉素)聯合氨基糖苷類。其他對腸球菌感染有效的藥物尚有亞胺培南或亞胺培南和西拉司丁的復方制劑泰能。
(4)革蘭陰性敗血癥: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桿菌等腸桿菌科細菌對氯霉素、氨芐西林等普遍耐藥,對哌拉西林的敏感率高于慶大霉素。臨床上可選哌拉西林、第二或第三代頭孢菌素與慶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聯合應用。銅綠假單胞等假單胞菌及不動桿菌屬多數為院內感染,對哌拉西林及羧芐西林耐藥者日漸增多,可根據藥敏選用頭孢他啶或孢哌酮,聯合應用慶大霉素或阿米卡星。
(5)厭氧菌敗血癥:首先要清除病灶或行膿腫引流以改變厭氧環境。抗菌藥物選用甲硝唑、氯霉素、克林霉素、頭孢西丁或亞胺培南或泰能。由于多五需氧菌或兼性厭氧菌的混合感染,因此,需同時對需氧細菌進行有效的抗菌治療。
(6)真菌性敗血癥:可選用兩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等,仍以良性霉素B抗菌作用最強,但因其毒性大,常限制其使用,此時可選用氟康唑。兩性霉素B與氟康唑聯合應用的療效較好。
(7)其他: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對青霉素高度敏感,常選用青霉素或氨芐西林。JK組棒狀桿菌對萬古霉素高度敏感,是最佳選擇、其次是紅霉素、慶大霉素等。鼠傷寒沙門菌易耐藥,宜根據藥敏結果選擇用藥一般對第二代第三代頭孢菌素、氟喹諾酮類藥物高度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