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菌是枯草桿菌。培養基是脫脂大豆粉(5%)、蔗糖(1.2%)、硫酸銨(0.2%)、碳酸鈣(0.2%)等。菌的培養過程可分為菌的發育和抗菌素產生兩個階段。產生桿菌肽時的最適宜溫度是37℃左右,而細菌發育期的溫度則需略高1-2℃,每分鐘的通氣量為發酵液量的90%。產生的桿菌肽在pH值為4-5.7的條件下,吸附于羧酸型交換樹脂上,然后用弱堿(氨)洗脫。
由地衣形芽孢桿菌(Bacillus licheni formus)發酵而得。以黃豆粉,淀粉、玉米浸出物、糖蜜和無機鹽為培養基,接種5%-10%,發酵30-40h。發酵7-8h后,PH從7.3-7.5降至6.06;發酵初期溫度控制在30℃左右,經過2-3h溫度提高到37℃。發酵結束后用濃鹽酸調PH至5.5,然后在20M發酵液中加入氧化鋅50kg,混合30min。然后進行真空,蒸發濃縮,使干物質含量從4.5%-5%提高到17%-20%,再經噴霧干燥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