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病學病史
有不安全的性接觸史;孕產婦梅毒感染史;輸注血液史。
2.臨床表現
有各期梅毒相應的臨床表現。如為潛伏梅毒則無明顯臨床表現。
3.實驗室檢查
(1)暗視野顯微鏡檢查 取患者的可疑皮損(如硬下疳、扁平濕疣、濕丘疹等),在暗視野顯微鏡下檢查,見到可運動的梅毒螺旋體,可作為梅毒的確診依據。
(2)梅毒血清學試驗 梅毒血清學試驗方法很多,所用抗原有非螺旋體抗原(心磷脂抗原)和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原兩類。前者有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學試驗(TRUST)等,可做定量試驗,用于判斷療效、判斷病情活動程度。后者有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TPPA)、梅毒螺旋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TP-ELISA)等,特異性強,用于TP感染的確證。
梅毒螺旋體IgM抗體檢測:感染梅毒后,首先出現IgM抗體,隨著疾病發展,IgG抗體隨后才出現并慢慢上升。經有效治療后IgM抗體消失,IgG抗體則持續存在。TP-IgM抗體不能通過胎盤,如果嬰兒TP-IgM陽性則表示嬰兒已被感染,因此,TP-IgM抗體檢測對診斷嬰兒的胎傳梅毒意義很大。
(3)腦脊液檢查 梅毒患者出現神經癥狀者,或者經過驅梅治療無效者,應作腦脊液檢查。這一檢查對神經梅毒的診斷、治療及預后的判斷均有幫助。檢查項目應包括:細胞計數、總蛋白測定、RPR及TPPA試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