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感染部位,炭疽可分為以下3種臨床類型:皮膚炭疽、肺炭疽和腸炭疽。
皮膚炭疽
占95%以上,通過接觸感染的動物及尸體、皮毛、骨頭等
被感染,包括接觸人體受損的皮膚,但很少見。潛伏期2~6日,開始表現為小丘疹,而后24小時內發展為環狀小水皰,隨之破潰并形成黑色結痂,黑色結痂逐漸增厚,周圍形成水腫。一般局部無發熱、膿性分泌物和疼痛癥狀。
肺炭疽
因吸入炭疽孢子被感染,多為生物恐怖事件所致,我國按照甲類傳染病進行管理,潛伏期4~6日,表現為發熱、乏力、咳嗽、胸痛;影像學顯示胸膜滲出,浸潤或縱隔增寬。尚未見人與人之間傳播。
腸炭疽
因食用感染的畜肉被感染,主要表現為消化道潰瘍,主要在回腸末端和盲腸。口咽的癥狀包括喉嚨痛.吞咽困難和局部淋巴結腫大,伴嚴重的頸、胸部水腫。腸炭疽可引起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腹痛、腹瀉、發熱等癥狀。尚未見人與人之間傳播。
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致病菌即迅速沿淋巴管及血管向全身擴散,形成敗血癥并繼發炭疽腦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