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出物中含有大量纖維素。由于血管壁損傷嚴重,大量纖維蛋白原滲出到血管外并轉變為纖維蛋白(纖維素)。病變常發生在粘膜、漿膜和肺。粘膜的纖維素性炎(如白喉、細菌性痢疾),滲出的纖維素、白細胞和壞死的粘膜組織、細菌等可在粘膜表面形成一層灰白色的膜狀物,稱為假膜,故粘膜的纖維素性炎癥又稱假膜性炎。
由于局部組織結構特點不同,有的假膜牢固附著于粘膜面不易脫落,如咽白喉;有的容易脫落,如氣管白喉,脫落的假膜常堵塞支氣管而引起窒息。心包膜的纖維素性炎,由于心臟不斷搏動,使滲出在兩層心包膜腔面上的纖維素形成無數絨毛狀物,稱為絨毛心。肺的纖維素性炎多見于大葉性肺炎。
纖維素性炎多呈急性經過,滲出的纖維素可被滲出物中的中性粒細胞所釋放的蛋白酶溶解、吸收。但如果滲出到漿膜腔內的纖維素較多,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時,則可發生機化,導致漿膜增厚、粘連,甚至漿膜腔閉塞,嚴重影響器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