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過食物傳播O157H7大腸桿菌主要是通過污染食物而引起人的感染。O157H7大腸桿菌的致病能力和對胃酸的抵抗力均較強,對細胞的破壞性大。據專家估計100個菌就可使人發病。而1個漢堡包的牛肉餡里可含有1000個細菌,足以使人得病。在世界各地報告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爆發中,約有70%以上與進食可疑食物有關。動物來源的食物,如牛肉、雞肉、牛奶、奶制品等是經食物傳播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動物屠宰過程中這些食物更易受到寄生在動物腸道中的細菌污染。另外,其他食品,如蔬菜、水果等被污染也可造成爆發。食品污染可發生于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和儲存等各個環節。食物引起傳播的主要原因是加工時間不充分或溫度不夠高。1982年和1993年在美國發生的O157H7大腸桿菌感染性腹瀉的爆發,就是由于食用了某快餐連鎖店的漢堡包引起的。研究證明,漢堡包的牛肉陷被O157H7大腸桿菌污染。英國曾發生一起與食用蔬菜有關的O157H7感染爆發。1991、1993、1996年在美國發生的O157H7感染爆發被證明與食用被污染的蘋果汁和蘋果酒有關。1996年5-8月份在日本發生的世界上最大的一起由O157H7大腸桿菌引起的爆發流行,可疑食物是牛肉和工業化生產的蔬菜。因而很多國家將O157H7大腸桿菌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歸為食源性疾病。1998年,我國黑龍江省衛生防疫站首次從市售的熟豬頭肉中分離出EHEC,表明我國也存在由該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險。
2. 通過水傳播1989年,在美國密蘇里州發生的一起O157H7大腸桿菌感染爆發,共發病240多人。調查表明,該起爆發可能為水源性,是由于飲用水被污染所致。加強飲用水源的消毒管理后,疫情得到了控制。1989年12月-1990年1月在加拿大某鎮也發生了一起O157H7大腸桿菌感染爆發。在2000多名居民中,發病243人,發病率11.6%。經證實也為水源性爆發。原因為天氣寒冷,供水管道堵塞,導致市政供水系統受污染。除了飲用水受到污染可造成感染外,其他被污染的水體如游泳池、湖水及其他地表水等都可造成傳播。這也進一步說明了O157H7在外環境中的生存能力較強,引起人類感染可能并不需要在外環境中進行增菌。1991年在美國的俄勒岡州發生的一起O157H7大腸桿菌感染爆發,懷疑是湖水被糞便污染,感染者在湖水里游泳時不慎喝了湖水而被感染。對1992年在蘇格蘭發生的一起爆發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一個患病兒童在一個家庭用的大水盆里玩耍,污染了盆里的水,結果用過同一盆水的兒童都先后發病。鑒于O157H7大腸桿菌可經水傳播,1996年在日本大阪發生O157H7大腸桿菌感染爆發后,有關當局關閉了大阪市的23個公共游泳池和515所學校的游泳池。
3.密切接觸傳播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也可引起O157H7大腸桿菌的傳播。一個人感染了O157H7大腸桿菌后,常通過密切接觸的方式把細菌傳染給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或其他與之密切接觸的人如老師、朋友、親戚等。在醫院里,也發生了多起由于護士照料病人而感染了O157H7大腸桿菌的報告,并且得到了病原學上的支持。值得指出的是: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過程中,二代病人癥狀往往較輕,很少出現出血性腸炎。可能是由于接觸傳播時感染劑量小或經人傳代后細菌毒力減弱。
在上述三條傳播途徑中,以食物傳播為主。有人對美國自1982年起發生的100多起 O157H7爆發流行的感染途徑進行統計,發現食源性的占71%(52%為牛肉制品,大部分與快餐店中的漢堡包有關;14%為水果、蔬菜;5%來源于未知食品)、16%為人與人接觸感染、12%為水源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