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氣腫病變發生在肺腺泡(acinus),即Ⅰ級呼吸細支氣管所分布的肺組織范圍內。屬肺泡性肺氣腫(alveolar emphysema)。根據病變的確切解剖部位及分布范圍的不同可分為:
1.彌漫性肺氣腫
(1)腺泡中央型肺氣腫:腺泡中央型肺氣腫(centriacinar emphysema)病變累及肺腺泡的中央部分,呼吸細支氣管病變最明顯,呈囊狀擴張。而肺泡管、肺泡囊變化則不明顯。
(2)全腺泡型肺氣腫:全腺泡型肺氣腫(panacinar emphysema)病變累及肺腺泡的各個部位,從終末呼吸細支氣管直至肺泡囊和肺泡均呈彌漫性擴張,遍布于肺小葉內。如果肺泡間隔破壞較嚴重,氣腫囊腔可融合成直徑超過1cm的大囊泡,形成大泡性肺氣腫。
(3)腺泡周圍型肺氣腫:腺泡周圍型肺氣腫(periacinar emphysema)也稱隔旁肺氣腫(paraseptal emphysema),病變主要累及肺腺泡遠端部位的肺泡囊,而近端部位的呼吸細支氣管和肺泡管基本正常。常合并有腺泡中央型和全腺泡型肺氣腫。
2.局限性肺氣腫
(1)不規則型肺氣腫:不規則型肺氣腫(irregular emphysema)也稱瘢痕旁肺氣腫(paracicatricial emphysema),病變主要發生在瘢痕附近的肺組織,肺腺泡不規則受累,確切部位不定,一般是發生在呼吸細支氣管遠側端,肺泡囊有時也受累。
(2)肺大泡:肺大泡(bullae of lung)病變特點是局灶性肺泡破壞,小葉間隔也遭破壞,往往形成直徑超過2cm的大囊泡,常為單個孤立位于臟層胸膜下。而其余肺結構可正常。
間質性肺氣腫(interstitial emphysema)是由于肺泡壁或細支氣壁破裂,氣體逸入肺間質內,在小葉間隔與肺膜連接處形成串珠狀小氣泡,呈網狀分布于肺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