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可以分為腎陽虛與腎陰虛,分別癥狀如下: 腎陰虛:是腎臟陰液不足表現的證候.多由久病傷腎,或稟賦不足房事過度,或過服溫燥劫陰之品所致.臨床表現:腰膝酸疼,眩暈耳鳴,失眠多夢,男子陽強易舉,遺精,婦女經少經閉,或見崩漏,形體消瘦,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顴紅,溲黃便干,舌紅少津,脈細數.腎陽虛:是腎臟陽氣衰竭表現的癥侯.多由素體陽虛或年老腎虧或久病傷腎以及房勞過度等因素引起的.臨床表現: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頭目眩暈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脈沉弱.或陽痿,婦女宮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或浮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餡不起,甚則腹部脹痛,心悸咳喘.
專家提示:腎虛不等于腎衰竭中醫所指的腎和現代醫學所指的腎臟并不是一回事兒,腎虛并不是腎衰竭,只是氣血陰陽虛弱了,并不會像腎衰竭那么嚴重而危及生命。腎虛者必須重視補腎,但不能亂補。中醫理論認為,腎主藏精。精是構成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也是生長發育五臟六腑各種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精充足則身體強健,五臟六腑功能正常,腎虛則生命力減弱,各種疾病就會逐漸襲來。因此,要根治這些病痛、徹底改善身體狀況,必須從補腎入手。中醫補腎先弄清是腎陰虛、腎陽虛還是腎氣虛是關鍵。因此,腎虛者一定要找正規的中醫師正確診治。
一般說來,腎陰虛者大多臉發紅、五心煩熱。補腎陰虛的藥物多是甘寒藥,如石斛、玉竹、山茱萸、枸杞子、西洋參等,中成藥的代表是六味地黃丸。陽虛者則怕冷,四肢發涼,面色蒼白。補腎陽虛藥物多是熱性藥,如附子、肉桂、鹿茸等,中成藥的代表是金匱腎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