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鼻內鏡檢查
可常規使用,定位漏口準確。腦脊液持續外流時,內鏡可能直接發現腦脊液鼻漏的部位,腦脊液漏液量少或間斷流出時,可以配合使用鞘內注射熒光素,以便發現漏口。檢查時壓迫雙側頸內靜脈致顱壓升高,有利于觀察到漏口。
2.葡萄糖氧化酶檢測
該技術是一種傳統的診斷方法,由于淚液和鼻黏液含糖,故糖定性不可靠,可行糖定量檢測。檢測鼻腔漏出液中葡萄糖的濃度,并與血清中葡萄糖的濃度進行比較,若比值為0.50~0.67,在排除其他可引起腦脊液和血清中葡萄糖濃度變化的因素下,該漏出液很可能是腦脊液。如漏出液中葡萄糖濃度大于1.7mmol,亦可明確診斷。
3.β-2轉鐵蛋白檢測
該技術對腦脊液鼻漏診斷十分有效。由于β-2轉鐵蛋白僅存在于腦脊液和內耳外淋巴液中,而在血液、鼻腔和外耳道分泌物中無法檢測。取0.2mL的標本,應用免疫固定電泳技術檢測,其敏感度和特異度高。
4.β-2示蹤蛋白檢測
近年發現β-2示蹤蛋白,也僅存在于腦脊液和內耳外淋巴液中,其敏感度和特異度更高。
5.CT及CT腦池造影
高分辨率CT,層厚可薄至1mm,微小病變檢出率明顯提高。三維CT成像技術行顱底重建,更加直觀地顯示骨折情況,以明確漏口部位。CT腦池造影特異性高,能直接顯示腦脊液鼻漏的漏道形態、大小、位置及數量。但不能全面了解漏口情況,對骨質結構顯示不清,與CT相結合,則更加完善。
6.鞘內及局部熒光素法
鞘內注射熒光素后結合內鏡檢查為術中腦脊液漏口定位常用的方法,對漏液量較少或間斷性腦脊液鼻漏病例的診斷幫助很大。術中視野暴露較大則診斷準確,但對顱底骨缺損的暴露較小則漏口的精確定位受限。局部鼻內熒光素法可用于術前診斷、術中定位及術后復發的檢測,為非創傷性檢查,簡單安全,靈敏度高。
7.MRI及MRI水成像
常采用腦脊液最易漏出的體位,即俯臥位,選擇軸位、矢狀位或冠狀位的T1加權像T2加權像平掃及脂肪抑制的快速自旋回波T2加權像,可確定病因及漏口部位。現廣泛使用的MRI水成像技術,定位漏口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