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首次在挪威報告,以后類似的食物中毒在許多國家都有報告。蠟樣芽抱桿菌食物中毒有明顯的季節性,通常以夏、秋季最高(6-10月份),引起中毒的食品常于食前保存溫度不當(26~37℃)放置時間較長,使食品中污染的蠟樣芽抱桿菌得以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引起中毒。
蠟樣芽抱桿菌食物中毒的診斷,很多是根據流行病學線索,中毒食品檢出大量的蠟樣芽飽桿菌>100000cfu/g作為食物中毒的判斷依據。食品中污染蠟樣芽抱在室溫內(16一40℃)即易繁殖產生腸毒素,故肉類、奶類及剩飯等熟食品只能在低溫短期時間存放。剩飯等熟食品只能在低溫短期時間存放。剩飯等熟食品即使在食用前加熱煮沸,蠟樣芽抱菌的芽抱也不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