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磁體中原子磁矩間的交換作用使這些原子磁矩在每個磁疇中自發地平行排列。一般,在鐵磁共振情況下,外加恒定磁場已使鐵磁體飽和磁化,即參與鐵磁共振進動運動的是彼此平行的原子磁矩(飽和磁化強度Ms)。鐵磁共振的這一特點引起的主要效應是:鐵磁體的退磁場成為影響共振的一項重要因素,因此必須考慮共振樣品形狀的影響;鐵磁體內交換作用場與磁矩平行,磁轉矩為零,故對共振無影響;鐵磁體內磁晶各向異性對共振有影響,可看作在磁矩附近的易磁化方向存在磁晶各向異性有效場。在特殊情況下,例如當高頻磁場不均勻時,會激發鐵磁耦合磁矩系統的多種進動模式,即各原子磁矩的進動幅度和相位不相同的非一致進動模式,稱為非一致(鐵磁)共振。當非一致進動的相鄰原子磁矩間的交換作用可忽略,樣品線度又小到使傳播效應可忽略時,這樣的非一致共振稱為靜磁型共振。當非一致進動的相鄰原子磁矩間的交換作用不能忽略(如金屬薄膜中)時,這樣的非一致共振稱為自旋波共振;當高頻磁場強度超過閾值,使共振曲線和參數與高頻磁場強度有關時,稱為非線性鐵磁共振。鐵磁共振是研究鐵磁體中動態過程和測量磁性參量的重要方法,也是微波磁器件(如鐵氧體的隔離器、環行器和相移器)的物理基礎。